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專題報導

我一點都不想聊為什麼有點軟 aka 如何與泌尿道共病相處

我一點都不想聊為什麼有點軟 aka 如何與泌尿道共病相處

從男孩到男人,我們好像總是會把泌尿科的話題,拿來做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些話題就變成了某種不得不去面對,卻又很難說出口的問題。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部立桃園醫院鄭健禹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泌尿道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Read more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相對於其他除非透過血液檢查,可能比較不容易察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如果共病病癥出現在皮膚上面,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影響感染者的情緒,甚至是生活品質。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林冠吟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皮膚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Read more

感染者為什麼特別容易罹患這些疾病呢?aka 淺談感染者的共病

感染者為什麼特別容易罹患這些疾病呢?aka 淺談感染者的共病

在HIV治療越來越便利的今日,感染者除了必須面對如何將愛滋病毒抑制在血液中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也需要開始關注跟共病的議題,並找出與這些共病共生的方法。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藉由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這些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Read more

陪伴者也需要有人陪 aka 身為陪伴者的你,過得好嗎?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更能發現身為親朋好友或陪伴者也有許多辛苦或血淚,更是不容易被他人看見。有些時候是不知道找誰求助,有些時候是因為社會壓力而難以啟齒,也有時候是為了要保護親友、替他保守「秘密」,只好獨力撐著。本篇文章有一些重要提醒給身為陪伴者的你…

Read more

我的情緒在兩端擺盪著 aka 如何與「躁鬱症」共生

「情緒崩潰」、「傷害自己」、「拼命刷卡購物買東西」等這些情緒和行為,都是躁鬱症可能會出現的表現,但並非「專屬」於躁鬱症。「躁鬱症」在精神醫學診斷上的正式名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指的就是情緒會在兩個狀態之間擺盪,而這兩個狀態的極端分別為「躁」與「鬱」…

Read more

《親愛的.你過得好嗎?》 邀你邁向身心平衡

愛知識自 2022 年 6 月開站以來,有不少感染者朋友私下與我們聯繫,希望我們可以在感染者心理健康的議題上,多些探討也盡可能給些具體的建議。因此我們製作了《親愛的・你過得好嗎?》這個專題報導,期待透過這個專題讓感染者及其陪伴者們都得以喘口氣,並試著展開找回身心平衡的旅程。

Read more

碰碰車

有些人或許不知道,牙科還有細分不同的專科,即使同一專科,不同醫師的專長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有時同一位病患或同一顆牙齒會需要不同醫師協同治療。當病患是H的時候,如果某些治療需要其他醫師的專業時,心裡的碰碰車出現了…

Read more

九百萬的煎熬

對於確診這件事情我非常非常的平靜,一天一顆藥,三個月回診一次,藥物幾乎沒副作用,實在不知道要擔心甚麼。直到牙科診所提醒我牙齒矯正要回診,掛掉電話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遇到麻煩了,我不知道該跟誰討論,通常面對就診焦慮甚至侵權事件,我都是冷靜的那一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