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聽說我們比一般人老更快?aka 如何與高熟齡共病相處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在 HIV 的治療已經越來越有效而簡便的今日,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跟非感染者趨近一致。這也代表著高熟齡相關的議題,也逐漸開始影響我們的感染者朋友。怎樣活得久且活得好,也逐漸成為一個感染者族群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中榮民總醫院林詩萍醫師(後續簡稱「林醫師」)。期待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愛知識的讀者們對於高/熟齡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愛知識誠摯的邀請你點擊、觀看本次訪談的影片,透過林醫師深入淺出的說明,將能幫助你更廣泛且更深入的了解高熟齡共病的相關知識。也請追蹤、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以獲得更多、更即時的影片上線通知及《給感染者的疾病共生指南》專題報導相關影片。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 Austin Chen 訪談與編輯
醫療相關資訊由 台中榮民總醫院感染科 林詩萍醫師 提供

林醫師:
目前全國的 HIV的治療準則是「診斷即治療」(編按:意指在確認感染 HIV 後,儘速給予適切的 HIV 藥物治療)。現在我們有安全又有效的雞尾酒藥物治療,因此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活的跟一般人一樣的長久。正因為感染者已經可以跟一般人活得一樣長久,那麼也就會開始面臨到一般高熟齡族群會得到的一些共病。

關於 HIV 的治療全世界有三個 90 的目標:
第一個90,是希望 90% 的感染到 HIV 的民眾可以得到診斷
第二個90,是已被診斷的病患有 90 % 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第三個90,是已經獲得治療的病患有 90 % 可以達到病毒量測不到
在台灣,這三個 90 已經都做得很好。我們現在要追求的是第四個 90,就是生活品質的提升。我們希望感染者們,不止活的老、也要活的好。

我們會遇到常見的老化相關共病,包含像心血管疾病、血糖的問題、血脂肪的問題、肝臟和腎臟的問題、甚至骨質疏鬆,還有一些癌症的問題。從過往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感染者跟非感染者一樣也會得到這些共病,而且得到這些共病的比例,會比一般同年齡的民眾還高。一般來說,感染者的身體狀況大概就是比一般人老10歲的概念。舉例,如果你今天是一名 50 歲的感染者,你的身體狀況可能會跟 60 歲沒有感染 HIV 的民眾相似。

林醫師:
感染者會容易得到這些慢性共病的原因有好多個。第一個是生活形態的問題。有些感染者可能受到疾病污名的影響,或是因為他感染了 HIV,造成他在生活上會有比較大的壓力。進而可能透過抽煙、喝酒,甚至是使用娛樂性藥物來排解壓力。而這些元素都可能會加重未來罹患慢性共病的機會。

第二個,是感染 HIV的影響。雖然我們現在可以透過藥物將 HIV 控制的很好,但它畢竟會在體內造成慢性的發炎反應。這樣的慢性發炎狀況,還是可能會導致像是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假設一位感染者因為各種因素沒辦法將 HIV 控制的很好,他得到共病的機會可能還會更高。

第三個,是跟 HIV 的治療藥物有關。早期的雞尾酒用藥的確有較高的藥物副作用,這些藥物副作用可能會造成血脂肪的增高、心血管的風險增高,甚至造成肝臟毒性、腎臟毒性,還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好在現在的藥物已經發展到一個非常極致的狀況,之前藥物有的副作用現在幾乎都已經有大幅度的改善,可以幫助我們的感染者朋友們在安全且簡便的狀態下控制 HIV。

林醫師:
老化現象不一定有先後出現的順序。

不過對我來說,如果感染者朋友超過 50 歲以上,其實就符合邁向高熟齡的狀態。也就是說感染者朋友們大約從 50 遂開始就應該要慢慢開始注意自己身體釋放的一些訊息。

另一方面,從健康的狀態到真正老化罹患慢性疾病,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經過一個叫衰弱症的階段。

如果感染者朋友超過 50 歲以上,其實就符合邁向高熟齡的狀態。可以稍微檢視自己是不是開始走路變慢、肌力變得比較弱、體重不明的減輕、容易覺得很疲倦,或是活動力降低。

那麼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已經進入衰弱症的階段呢?我們可以稍微檢視自己是不是開始走路變慢、肌力變得比較弱、體重不明的減輕、容易覺得很疲倦,或是活動力降低。這5個現象中如果出現了3個,可能就需要開始注意身體給我們的警訊了。同時也可以跟你的醫師討論,看看是不是真的已經進入衰弱症的狀態。假設真的進入衰弱症的狀態,醫師也會協助評估有沒有哪一些狀態是可以逆轉的,還可以提供一些醫療及生活上的協助。

但也不要忘記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感染者朋友們也比較可能發生代謝性症候群。我們也要留意看看自己有沒有好好控制血壓、血脂。如果沒有好好控制這些,也比較容易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這些高熟齡疾病。

當你從高熟齡到衰弱症,進而到真的失能。及早跟醫療團隊討論、極早介入將有助於延緩老化、失能的狀況。

林醫師:
在台灣,我會建議可以先跟你的感染科醫師討論。因為對於我們(感染科醫師)來說看的不只是 HIV 這個疾病,還有對感染者的全人照護。我們有認知我們的病人正在變老,而且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長久的關係。另一方面,感染科醫師也最清楚感染者的狀況。舉例來說,感染科醫師在開立藥物時,就會評估感染者服用的抗病毒藥物跟其他的藥物會不會產生藥物交互作用等等。

當然我們也有我們的極限,假設我們真的遇到一些比較特別的次專科疾病,我們也會轉介給其他友善的次專科醫師,並且會告知這位感染者目前的狀況,幫助他們能夠快速的了解這位病人需要怎樣的協助,讓他們一起來照顧我們的感染者朋友們。

林醫師:
對於 HIV 穩定控制的感染者朋友來說,我會建議他們在每次回診時,都要去測量他的體重,這樣至少我可以了解他體重上的變化。另一部分是回診時要量測血壓。

很多病患都不了解,有些狀況只能透過血壓的數據得知,沒法法透過任何抽血數據得知。

所以我會建議感染者朋友們,每次回診時要記得量體重跟量血壓。除此之外,回診時我們也會監測病人的腎臟功能、血脂肪、血糖的變化,這些都是常見慢性共病,我們會追蹤的一些指標。規則的追蹤這些指標,也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你身上出現的狀況。

對於 HIV 穩定控制的感染者朋友來說,我會建議每次回診時要記得量體重跟量血壓。回診時我們會監測病人的腎臟功能、血脂肪、血糖的變化,這些都是常見慢性共病

生活上的話,如果可以的話要戒煙。我明白這會有一點難,但為了自己的生活健康著想,如果可以就戒煙吧。另外,隨著年紀增加,體重的增加是很多病患會遇到的問題。而體重的增加也會提高我們罹患代謝性症候群的機會。我會建議有適度的運動是最好的。而且也要減少含糖飲料的食用。

在生活的飲食方面,如果是需要減重、或有高血脂的病患,我會建議可以實行「2-1-1餐盤」的飲食模式。所謂的「2-1-1餐盤」,就是你每餐的飲食裡,一半是蔬菜類為主、大概 1/4 是澱粉類(如米飯、麵條),另外 1/4 就是蛋白質(如肉類、豆腐)。透過這樣的飲食模式,可以在正常的飲食中調整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