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一點無論是不是感染者都是一樣的。相對於其他除非透過血液檢查,否則感染者自己可能比較不容易察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如果這些病癥出現在皮膚上面,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影響感染者的情緒,甚至是生活品質。

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林冠吟醫師(後續簡稱「林醫師」)。期待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愛知識的讀者們對於皮膚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愛知識誠摯的邀請你點擊、觀看本次訪談的影片,透過林醫師深入淺出的說明,將能幫助你更廣泛且更深入的了解皮膚共病的相關知識。也請追蹤、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以獲得更多、更即時的影片上線通知及《給感染者的疾病共生指南》專題報導相關影片。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 Austin Chen 訪談與編輯
醫療相關資訊由 台大醫院感染科 林冠吟醫師 提供

林醫師:
感染者身上跟非感染者族群比較不一樣的皮膚病變,通常是來自於免疫力比較差的情形。

當我們的免疫力很差很差的時候,就可能在嘴巴裡出現口腔的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念珠菌感染,造成白色的黏膜病灶會長在我們的嘴巴裡面,如果長到食道裡面的時候,就可能造成食道吞嚥困難、還有吞嚥疼痛的感覺。這是第一個感染者在免疫力很差的狀況下,很顯著會出現的皮膚病變。
鵝口瘡

鵝口瘡 (圖片來源)

當在免疫力很差的時候,皮膚上可能也有所表現,也就是說大家所熟知的卡波西氏瘤卡波西氏瘤一開始可能就是一個皮疹,但它的顏色其實很特別是偏紫紅色或者是紫黑色。也因為這樣,你一開始可能會以為自己撞傷瘀青,但後來他會越長越大變成有點像腫塊,甚至是腫瘤的情形。當它長得越大時裡面都會充滿血液,也就是說裡面會有一些出血的狀況。以上這兩個皮膚病變是在感染者免疫力很差的時候會出現的。

卡波西氏瘤

卡波西氏瘤 (圖片來源)

當免疫力變差的時候,還有兩個皮膚病兆很容易發生。

一個是簡單皰疹,簡單皰疹可能會長在我們的口腔或生殖器的旁邊。

它會是一個水泡的形態。不只是感染者,有時只要壓力一大,嘴邊就會長一些皰疹,這就是所謂的簡單皰疹。

簡單皰疹

簡單皰疹 (圖片來源)

另一個是帶狀皰疹,雖然跟簡單皰疹一樣都是皰疹、都有水泡、都會疼痛,但帶狀皰疹主要會長在我們的皮節上,較常出現在我們胸部、腹部。帶狀皰疹通常會呈現帶狀的分布,就是因為這樣的特性,在早期也有人稱之為「皮蛇」。

帶狀性皰疹

帶狀皰疹 (圖片來源)

林醫師:
感染者比較容易罹患這些皮膚病變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種可能是因為服藥順從性比較差。另一個可能是因為比較晚被診斷出感染 HIV,所以免疫力相對的也比較沒有那麼好。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在免疫力不好的狀況下就特別容易產生某些皮膚病變,像是鵝口瘡、簡單皰疹、帶狀皰疹,或是卡波西氏瘤等。

有些感染者服藥順從性很好、免疫力的狀態也維持的不錯,但仍可能因為性行為感染而得到皮膚病變。例如,大家一聽到就覺得很害怕的「小梅」,也就是梅毒。梅毒的特色是可能造成全身紅疹,尤其是我們的手掌、腳掌上都會有紅疹的分布。

梅毒
梅毒 (圖片來源)
梅毒
梅毒可能造成全身紅疹,尤其是手掌、腳掌上會有紅疹分布

當然還有一些是透過接觸、或是透過像是性行為等親密接觸造成感染的皮膚病變。

例如現在台灣在廣泛討論的猴痘。或是透過接觸感染的膿瘍(癰),也就是傳統台語稱呼的「釘子」,這是金黃色的葡萄球菌分布在裡面的一個膿瘍。這些也是有可能會發生在感染者身上的皮膚病變。

膿瘍(癰) (圖片來源)

林醫師:
有些普遍會發生的皮膚病變,當然感染者也可能會發生。

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的像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脂漏性皮膚炎,他們都會讓皮膚發紅、也都會有脫屑、皮屑比較多。但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得知,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比較乾、而脂漏性性皮膚炎比較就是有油脂的分泌。這兩個皮膚炎都會造成患者相當程度的困擾與不舒服的感覺。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圖片來源)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圖片來源)

還有像是嗜伊紅性毛囊炎。這個部分其實只要是在在比較濕熱的環境之下,身體或者是四肢都蠻容易發生這種非常癢、非常癢的毛囊炎。如果因為感覺很癢就去抓它的話,就可能會造成一些小出血、或是色素沈澱的抓痕等。

另外是乾癬。乾癬比較不是疹子的分布,它是紅塊狀、紅斑塊的分布方式,上面也會有一些鱗屑。

以上這些無論是不是有感染 HIV 都可能會發生的皮膚病變。不過如果感染者們在免疫力沒有那麽好的時候,這些病變就會來得更容易發生,發生的程度也會較為嚴重。

嗜伊紅性毛囊炎

嗜伊紅性毛囊炎 (圖片來源)

林醫師:
我覺得這個問題對感染者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因為大家時常會想自己的皮膚病變治療跟非感染者會不會不一樣?會不會需要特別注意某些事情?會不會需要侵入性的治療?但從治療的角度來看,在皮膚病變的治療上,感染者跟非感染者族群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倒是會因為不同的皮膚狀況、嚴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原則上,通常都會採取藥膏,或服用口服藥、抗生素等。除非像很嚴重的卡波西氏瘤,才可能需要做後續的化學治療。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如果我們今天真的發現自己得了一些皮膚病兆,要去找皮膚科醫師呢?還是感染科醫師呢?

就我自己的觀點,如果您本身有在某一家醫院固定讓某一位感染科醫師治療 HIV 的話,給感染科醫師檢查或做後續的治療是比較建議的方式。第一是因為熟悉感。感染科醫師其實扮演了你的家庭醫師的角色,也因為是你的家庭醫師,你們彼此都熟悉彼此,他也會知道你免疫力的狀況、有沒有特定的接觸風險等。當然,如果感染科醫師認為這個皮膚病變比較不常見,需要進一步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忙,他也會協助幫忙轉到比較適合的皮膚科醫師那邊,為您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當然如果您本身沒有固定看診的感染科醫師、或是暫時不方便到自己的感染科醫師那邊就診,也可以到皮膚科醫師那邊就診。相信皮膚科醫師也可以給予很適當的診斷以及治療。

林醫師:
皮膚科醫師在看診時,跟一般醫師看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醫師們只要看到皮膚病兆,就能知道是什麽病。但事實上醫師需要參酌病患的背景等情形做進一步的判斷。

舉例來說,會思考這個病患有沒有其他的疾病?有沒有接觸到什麼樣的風險?才能決定這個皮膚病兆是什麽。

皮膚科醫師在看診時,跟一般醫師看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基於這樣的思考,如果你能夠讓皮膚科醫師知道多一些你的資訊(可能不僅限於HIV的感染狀態,還有你最近可能接觸到什麽動物,或是有症狀的人群等),這將能夠幫助醫師提供更快、更有效的診治。

有些感染者可能會擔心感染者身份的暴露。然而事實上,目前的皮膚科醫師,大部分都相當友善。所以在這一點其實不用特別擔心。

林醫師:
感染者跟非感染者的確在復發或是痊癒的機會可能存在一些差別,這個差異主要還是跟免疫力的好壞有所關連。如果感染者本身有固定服藥治療、免疫力也沒有問題的話,其實就不用有過度的疑慮。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的免疫力能夠維持在跟非感染者類似的狀態是最好的,但如果在免疫力沒有那麼好的狀態之下,復發的機率、還有痊癒的機率都會再差一點點。例如,帶狀皰疹在我們的免疫力相對沒有那麽好的時候,就可能會再復發。如果我們可以讓免疫力再提升到更好的程度時,復發的情形就會下降。

此外,透過施打疫苗,也可以幫助我們感染者朋友預防相關的皮膚病變。像目前其實有非活性的帶狀皰疹疫苗可供感染者選擇施打,這可以預防帶狀皰疹的復發。除此之外,還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這個疫苗也已經上市一段時間,除了可以預防菜花的發生,也可以預防肛門癌的發生。

林醫師:
大家可以注意到剛剛講的皮膚病變,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來自於接觸的互相傳染,性接觸也包含在這個範圍之內。所以第一個要給大家的建議是在有性行為的時候要注意相關的衛生清潔。

第2點,給大家的建議是大家要不時的注意自己身體的衛生,並且要留意皮膚上是不是有特別的病灶產生。

最後,請不要忘記提升自己的服藥順從性,這將可以讓免疫力更好,也會讓皮膚病變的痊癒率或是再復發的機會有大幅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