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啊!?藥物副作用

服藥比婚姻還要久

服藥比婚姻還要久

「服藥比婚姻還要久」,與醫師的關係是一種緣分,如果不適合,就應該換醫師。 感染約 13 年的小 B 住在台灣北部,是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的義工,回憶起自己從確診到持續服藥的歷程,他有許多值得分享的經驗與體會。

我把感染科當作我的家醫

我把感染科當作我的家醫

Eric今年57歲,居住在南部,是一位已經與 HIV 共處十多年的感染者。回憶起最初感染的經歷,當時他一直反覆發燒、體重減輕,小診所當作感冒治療了將近一個月都沒有改善,轉到大醫院抽血檢查,才發現確診。雖然得知自己感染 HIV 的當下心情難免沉重,但 Eric 並未因此陷入恐慌...

我們的DNA在我體內結合了

我們的DNA在我體內結合了

阿大會發現感染,是因為收到男友告知自己發病了,當時他在軍中正規劃著準備退伍。他回憶當時的情緒複雜且矛盾,因為感染對象很明確,他用一種浪漫的方式安慰自己:「HIV 會攜帶宿主的 DNA,當我被他感染的時候,我們的 DNA 在我體內互相結合了。」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aka 寫在《啊!?藥物副作用》之前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aka 寫在《啊!?藥物副作用》之前

HIV感染已成為慢性疾病的今日,感染者只要透過穩定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控制病情。就像許多罹患慢性疾病的民眾一樣,「治療藥物」成了感染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類似膝反射的存在。然而,在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服藥治療後,『藥物』為感染者的生命及日常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