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藥物副作用》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當我們回首時會發現 「疾病讓我學會...」 2025 《HIV的過去與未來》 不只是台灣愛滋社群的紀錄, 這些真實發生在周遭的經歷, 也成為你我邁向未來的養分... 《我與共病相處的日子》 感染者與疾病共生的真實經歷 一同思考這些醫療場域的故事 與隨之帶來的影響 《法律與生活》 當代愛滋及藥愛的法律與政策 怎樣影響生活在 2024 的我們 讓我們了解現狀並找到方向 知識帶來勇氣 勇氣帶來力量 愛滋事 about HIV 泡杯茶找個安靜的角落,一起來閱讀這些清晰明瞭且需要知道的 AIDS / HIV 知識吧。 與愛共生 讓我們陪伴你展開感染後的旅程,感染後需要知道的大小事在這報你知。 AIDS / HIV 基礎事 感染HIV 有什麼症狀?怎樣可能會感染 HIV ?台灣相關法規限制都在這。 預防感染 怎樣才能降低感染風險?我想篩檢及使用PrEP預防感染又該怎麼做? 熱門文章 Popular Articles 啊!?藥物副作用 我們的DNA在我體內結合了 Posted on2025 年 6 月 5 日2025 年 6 月 18 日 共病議題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Posted on2023 年 6 月 1 日2024 年 11 月 19 日 基礎醫學研究 藥愛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風險 (應對與復元篇) Posted on2023 年 3 月 9 日2025 年 6 月 18 日 共病議題 無套後儘速服用多喜黴素可以降低感染性傳染病的風險 Posted on2022 年 11 月 25 日2025 年 4 月 16 日 AIDS/HIV基礎事 HIV 感染及愛滋病會有什麼症狀 Posted on2022 年 5 月 1 日2024 年 12 月 16 日 AIDS/HIV基礎事 這樣可能感染 HIV,但這樣不會 Posted on2022 年 5 月 1 日2025 年 4 月 16 日 推薦閱讀 Recommended Articles 愛新事 為什麼穩定提供HIV感染者治療藥物是重要的? Posted on2025 年 1 月 16 日2024 年 12 月 15 日 愛新事 不可不知的2024愛滋新聞 Posted on2024 年 12 月 30 日2025 年 4 月 15 日 基礎醫學研究 使用長效注射型 莫帕滋/瑞卡必 治療針劑前需要知道的「抗藥性」風險 Posted on2024 年 8 月 26 日2024 年 6 月 24 日 愛新事 想使用長效注射型:莫帕滋/瑞卡必 針劑進行治療嗎?這一篇幫你整理好所有在使用前需要了解並跟醫師討論的問題 Posted on2024 年 4 月 18 日2024 年 6 月 3 日 愛新事 HIV news 服藥比婚姻還要久 Posted on2025 年 6 月 19 日2025 年 6 月 19 日 「服藥比婚姻還要久」,與醫師的關係是一種緣分,如果不適合,就應該換醫師。 感染約 13 年的小 B 住在台灣北部,是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的義工,回憶起自己從確診到持續服藥的歷程,他有許多值得分享的經驗與體會。 給予熟齡HIV感染者醫療照護時需要留意哪些事? Posted on2025 年 6 月 16 日2025 年 4 月 15 日 Meredith Greene 博士在 ANAC 會議中提到:「儘管 HIV 感染者的病毒已經受到抑制,但如果想要提升熟齡感染者的生活品質,我們仍有很多事要做...」在該會議,她同時提到因為愛滋病毒及長期治療帶來的影響,HIV 感染者可能比普羅大眾更早出現熟齡階段的醫療照護需求。 我把感染科當作我的家醫 Posted on2025 年 6 月 12 日2025 年 6 月 6 日 Eric今年57歲,居住在南部,是一位已經與 HIV 共處十多年的感染者。回憶起最初感染的經歷,當時他一直反覆發燒、體重減輕,小診所當作感冒治療了將近一個月都沒有改善,轉到大醫院抽血檢查,才發現確診。雖然得知自己感染 HIV 的當下心情難免沉重,但 Eric 並未因此陷入恐慌... HIV感染者發生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比較高? Posted on2025 年 6 月 9 日2025 年 4 月 15 日 丹麥一項針對 40 歲以上 HIV 治療狀況良好的 HIV 感染者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感染 HIV 的同齡民眾,感染者發生任何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高出 2 倍、發生阻塞性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幅度在 50% 以上)的風險則高出三倍。 閱讀所有愛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