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或許不知道,牙科還有細分不同的專科,即使同一專科,不同醫師的專長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有時同一位病患或同一顆牙齒會需要不同醫師協同治療。當病患是H的時候,如果某些治療需要其他醫師的專業時,心裡的碰碰車出現了…
常言講:有能力給予的人,遠比承受的人有福!何況大家只是執行日常該做的事,並不需要多做什麼,個案是穩定安全的。大家要盡可能建立正確觀念,對個案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別讓他(她)們就醫無門,建構更完備的社會醫療環境…
在第一次自己遇到HIV患者之前,跟HIV患者最接近的時候,是曾經在學校實習期間,聽說有學長因為幫一個HIV的患者治療完,器械沒有另外打包,被消毒室姐姐衝到診間去罵了一頓,當時大家都把這件事當成偶發的笑話,也就過去了…
這是屬於愛滋感染者的牙科困境,也是愛滋友善牙醫的困境。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對的事,卻只敢安靜地、默默地做。年輕時曾經跟學長聊天,提到為什麼大家這麼不願意幫愛滋感染者進行治療呢?「我覺得是機會成本的問題。雖然我們都會有防護裝備,但是你能確定在這些防護下就能確保我們100%不受感染…」
為HIV感染者看診,需要足夠的預防措施學養;但同時間,並不需要「特別的」學識背景。因為,即使未在病歷上註記為帶原的患者,我們仍需要遵照「標準常規預防措施」在進行處理。然而,真正「額外的」、「特別的」教育準備,其實是心態建立..
曾經遇到一個年輕病患後牙蛀牙相當嚴重,好幾顆牙齒已經看不出原本外形。牙肉上有不少因為嚴重發炎而造成的牙齦膿包。光是看著就覺得當時一定忍耐了好久的牙痛卻沒有接受治療。我內心翻了好幾個白眼:這個病患一定配合度很低,常常只來處理完疼痛的地方,就沒有回診完成後續的治療…
良好、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有助於維護身體健康,降低罹患蛀牙或牙周病的風險,以下將分享實用的口腔清潔建議。
診所醫生、跟診助理也是常人,我們因為對於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容易產生恐惧,在學校老師對於面對傳染性病患及感控教得不多、甚至幾乎等於沒有,加上怕麻煩自己也曾一度不接受愛滋感染者的病人,後來發現HIV感染者確實很難在一般的牙科診所接受治療…
COVID-19席捲全球,造成無可計量的損失,牙科醫療人員因為需要直接面對口腔,許多牙科醫療院所顧及員工健康,並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提升防護措施。然而,感染控制並不是在新冠肺炎出現後才受到牙科醫療人員的重視,現今牙科醫療對於感染控制的重視起源於1980-90年代HIV的流行。
在愛滋相關工作者中,有件不一定正式寫在訓練手冊裡,但與愛滋領域的連結越深,越會默默地主動這麼做的事情,那就是無論個案管理師或是HIV NGO的工作者都知道、也會與感染者明確告知的:「在公眾場合,我們會裝作不認識我們服務的個案」。
或許你曾看過或聽過,感染者在告知牙醫師後看診被拒絕,或醫師從雲端藥歷得知病患是感染者後拒絕,到底感染身分在看牙時有什麼影響?一定要告知牙醫師嗎?以牙醫師而言,多數希望病患告知,最常見希望告知的原因為病情考量與感染管制。
身為牙醫師常有朋友問我:「感染者看牙時要不要告知?」這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不一定有答案,但能讓你了解可能面對的狀況。理想上,在告知之後,應該能接續進行看診與治療,但如上述所說,根據面對的醫師與院所,你可能會進入不同的情境。
在「我的牙科就診經驗」系列活動開始之前,我們期待透過這篇訪問 HIV 牙科聯盟 ( HIVdent ) 主席及創辦人David Reznik醫師的訪談摘要,讓我們透過這篇訪談開始思考牙醫可以如何提供HIV感染者牙科治療?以及感染者可以怎樣照顧自己的口腔健康?
在愛滋權促會針對雙北市牙醫診所進行的訪查中發現,有13.3%的醫師無論病患是否為感染者,都願意無差別的幫病患進行治療。另外有86.7%的牙醫師不願意或有條件的為HIV感染者進行牙科醫療。從上述的數據來看,HIV感染者想要在牙科醫療場域順利的進行治療,確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