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訪談內容引用及翻譯自theBodyPro: How Can Providers Meet the Dental Needs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醫療資訊審議及台灣觀點提供委員:台北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愛滋牙科特別門診 曾禹璇醫師
台灣觀點
曾禹璇醫師給感染者與替感染者看診牙醫師的心底話給 HIV 感染者:
-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當口腔長期處於存在急性或慢性發炎的狀態,無論生活、或身體機能,都會大受影響,因此要盡量口腔維持在健康狀態。
- 維持口腔健康最關鍵的方式是:學習並確實執行正確的潔牙方法,三餐飯後與睡前,都正確使用牙刷與牙線,牙刷與牙線是一組的,缺一不可。
- 口內任何形式的發炎疼痛、或是任何會令你不舒服到徹夜難眠的症狀,都必須尋求正確的治療,抗生素或止痛藥只能減緩不適,找出原因、正確診斷與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 即使口腔沒有不舒服,也要每半年至牙科洗牙並做口腔檢查,定期維護牙周健康、也盡早察覺口內的病徵。
給替感染者看診的牙醫師:
- 愛滋治療已經非常進步,可成功抑制體內的病毒量至儀器測不到的程度。目前研究顯示,當 HIV 病毒量在血液中測不到,就不具有傳染力,且感染者的免疫狀態與平均餘命與常人無異,牙科治療的預後也與常人無異。
- 台灣九成以上已確診 HIV 感染者都已開始服藥並測不到病毒量。
- 做好標準感控與消毒滅菌即可預防交叉感染。
- 病毒量控制良好的 HIV 感染者,口腔內已不常見諸如念珠菌感染、侵襲性牙周炎等 HIV 相關口腔病徵。
- 從掛號至看診結束的過程中,都務必保護感染者隱私。
- HIV 感染者普遍有遭到拒診的經驗,就醫困難的處境使得感染者的口腔健康普遍較差,感染者通常很渴望能找到願意協助他們處理口腔問題的牙醫師。
在「我的牙科就診經驗」系列活動開始之前,我們期待透過這篇訪問 HIV 牙科聯盟 ( HIVdent ) 主席及創辦人David Reznik醫師的訪談摘要,讓我們透過這篇訪談開始思考牙醫可以如何提供HIV感染者牙科治療?以及感染者可以怎樣照顧自己的口腔健康?
請留意,因為台灣現行的醫療制度,沒有特別設立「初診醫療諮詢人員」這個職務,所以我們在下面的翻譯當中,皆以牙醫師來取代,以符合台灣實際的醫療現況。
牙醫師如何提供病患全人照護
記者Terri Wilder:
首先,能請您談談牙醫師在HIV感染者的口腔健康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嗎?
Dr. David Reznik:
做為一個重視病患健康狀況的牙醫師,我們明白沒有口腔健康就不可能擁有健康。因此,第一次診療時仔細察病患的口腔狀態非常重要,除了斷牙或口腔念珠菌感染這類容易辨識的疾病之外,也包含沒有那麼明顯的鱗狀上皮細胞癌等病症。
重要的是,無論我們的患者是誰,我們都應該意識到我們正在照顧這個病患的全人。因此,我們會希望牙醫師能夠辨識病患口腔中已存在的所有病症,並從牙醫師的角度進行思考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病患。
Wilder:當 HIV 感染者初次來牙醫就診時,牙醫需要留意哪些細節?
Reznik:
如果可以,我的建議是針對進行頭部和頸部進行檢查,檢查鼻子和牙齒是否塌陷,以及它的健康狀態。同時,你可以看看牙齦組織是否發炎,或有其他的口腔病變。
我明白,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每次看診的時間很短,不會有很多時間。所以,我會建議他們可以看看整個口腔、舌頭、和舌根。如果看到有白色的斑塊可以思考是不是口腔念珠菌感染。我認為,釐清是否正處於發炎狀態,並找出發炎的原因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為病患多想一些十分重要。例如:當你知道病患已經五年沒有洗過牙,或者他們缺了很多顆牙齒時,身為牙醫師的我們除了治療感染及疾病本身之外,建議也可以近一步思考,怎樣幫助病患恢復原本應有的功能。
此外,與病患建立信任關係也很重要。這將有助於病患與你討論,並會試著思考你給予的醫療建議。
Wilder:感染HIV是否對口腔的健康造成特殊的影響?
Reznik:
口腔健康和HIV之間有其關連性。早些時候,我們在亞特蘭大的感染者族群身上發現超過 90% 的感染者會出現如:偽膜型態口腔念珠菌感染、還是大面積的口腔潰瘍,或口腔內有毛狀白色斑塊等口腔病變。※
在現代,我們已經不大有機會看到這些口腔病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口腔疣還有 HPV。我們需要保持警覺,以確保鱗狀細胞的病變不會增加。
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牙醫師可以仔細察看口腔中的軟組織、口腔底部、舌頭外側邊緣和扁桃腺體。與此同時,也要好好看看牙齒是否有齒裂或缺牙。
無論是在感染者或非感染者身上,我們已經看到過太多因為口腔感染導致不良後果的案例。正因如此,提供給病患全人照護相當的重要。
※ 曾醫師補充說明:
Dr. Reznik 在以上三題皆提到 HIV 特異型態口腔黏膜疾病的重要性,但也提到在現代已經不大有機會看到這些病變,這是因為大多數感染者都能藉由 HIV 治療藥物成功抑制血液病毒量,因此在愛滋防治良好的地區,例如台灣也是其中之一,在感染者口中看見愛滋特異型態黏膜疾病的機會已不常見。
Wilder:最常看到發生在感染者族群中的口腔問題是什麼呢?
Reznik:
蛀牙。來我們單位求診的病人中,有很多人之前無法獲得牙科妥善的治療。因此,當他們來到我們單位的時後,需要的已經不只是洗牙這類清潔類型的醫療。通常他們都需要很多次的根管治療,或甚至要拔掉大量的牙齒再更換成假牙,之後才能使用牙齒攝取適當的營養。
對我來說,如果可以提前知道病患是不是HIV感染者,其實是好的。這樣可以幫助牙醫師發現那些需要特別留意處理的部分,例如:透過仔細觀察舌頭的外側邊緣去檢查是不是有長時間不會癒合的潰瘍,進而提醒感染者去做近一步的檢查或治療,防止惡化成鱗狀上皮細胞癌。
Wilder:是不是有任何特定的HIV治療藥物會造成感染者口腔異常乾燥的現象?站在牙醫師的角度,口腔過度乾燥這部分有沒有什麼需要特別留意的。
Reznik: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過去確實有些藥物會造成感染者的口腔異常的乾燥。甚至有某種藥物,常會引發大面積且不會癒合的口腔潰瘍。
不同於以往,現在的HIV治療藥物已經有所改善,雖然依舊可能會有輕微口乾的副作用。但我認為比起關注HIV藥物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留意使用其他藥物的時候會不會造成口腔一常乾燥的現象。例如:治療時使用的麻醉劑、抗焦慮藥物、抗抑鬱藥物等,現在有超過 500 種以上藥物可能會導致口腔乾燥。而口腔乾燥會提高蛀牙發生的機率。
我會建議牙醫師如果知道你的患者有口腔乾燥的現象,你可以主動告知他們可以輔助他們多分泌唾液的方式,例如咀嚼無糖口香糖,或在治療期間多喝水等。同時,你也可以建議他們避免某些會造成口乾的東西,例如咖啡因等。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請你的病患遵循簡單的 2-2-1 規則: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兩分鐘、每天使用牙線一次。你可以讓你的病患知道,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並且定期回診,我們可以就可以使用一些氟化物及相關的技術來對抗口腔乾燥的問題。
給HIV感染者的牙醫看診Tips
Wilder:你會建議在哪些情況下感染者需要儘速去看牙醫?
Reznik:
如果其他人一樣,當感染者發覺自己身上有些不好的病徵,如明顯的感染、發炎或疼痛時,就應該到牙醫師那邊尋求幫助。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在診間依舊就會看到嚴重的牙周病、下頜產生巨痛,甚至是早上醒來時口中(或枕頭上)有血等,這些因為長時間沒有進行應有的醫療措施,而導致的嚴重口腔病變。現在雖然已經比較少病患會在這麼嚴重的狀態下才來看診,但目前仍然會有這樣的狀況。
任何類型的發炎、疼痛,或任何會讓你徹夜難眠的事情,請不要只吃抗生素,而不做後續治療。進行應有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請不要用抗生素或止痛藥自己試著處理這些疾病。身為牙醫師,其實我非常擔心病患因為長時間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痛藥,而產生藥物(抗生素)濫用或藥物依賴的狀況。
對我而言,牙醫師的工作就是要幫助病患維持口腔及全身的健康。
Wilder:對於COVID-19疫情期間害怕去看牙醫的感染者,你有什麼建議嗎?
Reznik:
這是另一個很好的問題。在美國的牙科診間裡,每個房間都需要安裝氣溶膠抽空器,及HEPA等級的空氣清淨機,以確保診間裡的空氣不受污染。也就是說,如果你走進一個牙科的醫療單位,有使用這些設備,你就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此外,牙醫師感染COVID-19的比例非常低。根據美國現有的統計數字,牙醫師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比例為3.6%。這是因為我們從美國HIV大流行時間(約為1985年-2003年)在牙醫診間就被要求使用標準的預防措施(例如配戴手套、口罩和其他標準的防護設備)進行疾病的預防。這些只是環境上的基礎防護措施,其他如配戴N95口罩及保持手部清潔等,這些都可以保護病患健康,免於感染。
因此我會建議,如果你不清楚一家醫療院所的狀況,你可以先打電話詢問他們以下的問題:在疫情期間採取了哪些防護措施?醫護人員都有定期篩檢?相關人員是否已經完成疫苗接種?
只要醫療院所有遵守相關的規範,那麼牙科診所就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但同樣的,如果你走進一間牙科診所,候診室裡擠滿了人,在疫情期間,可能就要思考一下這個診療環境是不是夠安全。
Wilder:請用幾句話告訴感染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口腔健康。
Reznik:
第一,沒有口腔健康就不可能擁有健康。所以我想問問你:「你最後一次看牙醫是什麼時候?」、 「需不需要幫你轉介友善牙醫?」
第二,請記得並執行 2-2-1原則: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兩分鐘、每天使用牙線一次。依據臨床上的觀察,「每天刷牙二次、每次兩分鐘」比較容易被執行,至於使用牙線的習慣會需要一段時間來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