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愛新事

感染者怎麼跟疾病共生? aka 寫在《我與共病相處的日子》專題報導前

感染者怎麼跟疾病共生? aka 寫在《我與共病相處的日子》專題報導前

對HIV感染者來說疾病帶來的影響及改變可能有:從確診的那天起,多了個不大能聊的秘密、談戀愛找對象變得困難,也可能覺得這是重新學習愛自己、認識新朋友、讓自己過得更健康的機會。這次我們邀請到 6 位感染者跟我們分享他們與疾病共生的經驗。

Read more

身心障礙者對HIV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如何?

身心障礙者對HIV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如何?

一項針對 37 個中/低收入國家總調查人數超過 50 萬人的研究指出,與非身心障礙者相比,身心障礙者了解愛滋綜合知識的可能性低了 25%。若進一步將生理性別納入分析則會發現,將較於非身心障礙女性,身心障礙女性較不清楚如何預防愛滋母嬰垂直傳播,也比較沒有接受過 HIV 篩檢。

Read more

肛門自我診察將有助早期發現肛門癌

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發的肛門癌,在男同志和雙性戀男性群體中的疾病發生率遠高於其他群體。及早進行肛門癌的篩檢,並在需要時及早治療可降低罹患肛門癌的風險。近期一項針對男同志、雙性戀男性及跨性別女性的研究指出,「肛門自我診察」將有助於發現潛在的癌症病灶,並有助及早給予治療。

Read more

怎樣在看診過程中建立與感染者的醫病關係?

怎樣在看診過程中建立與感染者的醫病關係?

美國一項針對弱勢女性 HIV 感染者的研究顯示,把感染者當成「人」一樣的對待、與感染者建立伙伴關係、不帶指責或偏見的對談、關心並給予支持、注意醫療提供的細節與彈性等五個作法,將能讓感染者感受到被尊重,進而改善醫病關係、穩定接受治療並提升整體的健康結果。

Read more

美國女性感染者會想使用長效注射型治療針劑進行 HIV 治療嗎?

美國女性感染者會想使用長效注射型治療針劑進行 HIV 治療嗎?

在美國原本穩定接受口服型 HIV 治療藥物的順性別女性,只有不到 42%表示有興趣嘗試以長效注射型莫帕滋及瑞卡必針劑進行 HIV 治療。研究團隊同時指出,這樣的狀況可能與現有治療指引中未提供孕婦可使用該處方的證據、需要更常回診,及對醫療單位的信任度不佳有關。

Read more

正向的 LGBT 法律及政策將直接而正向的影響 HIV 篩檢意願

正向的 LGBT 法律及政策將直接而正向的影響 HIV 篩檢意願

近期研究指出當地法規對 LGBT 族群友善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愛滋防疫的成效。以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為例,生活在同志合法國家的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接受 HIV 篩檢的比例是生活在同志非法國家的兩倍多。且醫療院所是否友善,或散發恐同與歧視的氛圍,將直接影響後續再次接受醫療服務的意願。

Read more

逐漸變老之後(感染者在台長照安養現況)

逐漸變老之後(感染者在台長照安養現況)

我的伴侶是U=U的感染者,一般生活作息上完全沒問題也很健康,身旁的朋友也都感覺不出來有甚麼異樣。由於是同性伴侶,沒有小孩的計畫,預計就是兩人一起共度一生,但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會擔心中年後的健康保障。 讓關愛之家成人中心 陳佳備主任來告訴你 HIV 感染者在台長照安養現況。

Read more

使用長效注射型 莫帕滋/瑞卡必 治療針劑前需要知道的「抗藥性」風險

使用長效注射型 莫帕滋/瑞卡必 治療針劑前需要知道的「抗藥性」風險

感染科臨床醫師對長效注射型莫帕滋/ 瑞卡必治療針劑提出示警。義大利的研究團隊指出使用該處方進行 HIV 治療一旦無法成功抑制病毒,產生抗藥性的風險很高,這將大大限縮後續可選用的 HIV 治療藥物。因此處方醫師及感染者都應先意識到該風險,並在使用該處方前謹慎評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