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你有沒有過因為太過驚訝、生氣或因為權力不對等,在相當介意的情緒下反倒什麼都說不出口的經驗?!這樣的狀況從職場、學校到家庭、從同事、家人到情人,這種介意卻無法即時表達的經歷並不罕見。現年 42 歲已經感染 HIV 超過 10 年的 M 則是在與醫師互動的過程中有了這樣不算愉快的經驗。
在醫療過程中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與不理解,可能一時半刻無法改變對方的表達或看待事情的方式,但卻能夠幫助醫療人員思考如何提供對應且適合你的醫療服務。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 採訪、撰寫及編輯,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突如其來的變瘦與不知原因的嚴重頭痛,讓居住在台灣中部的 M 不得不到醫院看診尋求幫助。也就在這樣的狀況下,M 也多了這個名為「HIV 感染者」的身份。這個身份至今也陪伴 M 十幾個年頭了。
這樣做能讓感染者感到細緻
從剛剛確認感染到現在,M 的 HIV 治療藥物也從原本每天多次多顆的衛滋加上卡貝滋,逐步換藥到現在的每天只需服用一顆安以斯就能穩定抑制體內病毒維持健康。當 M 談到過往更換 HIV 治療藥物時,感染科醫師的溝通方式與細緻度會為他帶來的感受:
就像很多感染者朋友一樣,因為擔心自己的感染者身份會在接受醫療服務時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基於長時間看診建立的信任,M 在回診時也會盡量向感染科醫師說明最近身體有沒有什麼狀況,並且尋求感染科醫療團隊的建議與幫忙。在需要到其他科別進行治療時,也靠感染科的醫療團隊幫忙轉介其他 HIV 友善醫師。
這樣做感染者可能會介意
愛知識曾發表過一篇研究報導,該研究提到感染科醫師與感染者在面對 HIV 治療時思考的重點可能很不一樣。在最熟悉感染者的感染科醫師與感染者間,尚且存在「治療優先」與「感受至上」的差異。當感染者到其他科別就診時,橫在醫師與感染者間的落差就可能更大,要找到溝通平衡點也需要醫病雙方投入更多心力。
這可能無關乎對感染者是否友善,或是否能夠提供給感染者一視同仁沒有差別的醫療服務。M 的介意以與期待,可能在某個程度上也代表著病患期待醫師能夠用更簡單易懂的說明,讓自己明白接下來要面臨的治療措施究竟代表著什麼?為什麼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以及可能伴隨著怎樣的風險。
親愛的醫師朋友們,我這樣說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在醫師及病患之間的巨大落差真實存在。很多的時候,做為病患的我們,真心的聽不懂那些醫療用語和醫師的說明,有時甚至連想要進一步詢問、確認,都可能覺得自己在浪費醫師的時間,或可能問出讓醫師覺得「蠢」的問題。
如果可以請用更直白、更一般人的方式,再說明一次,好嗎?
試著說出來,醫師才知道怎麼幫忙
M 想對所有感染者朋友們這樣說。
親愛的感染者朋友們,正因為我們都是「人」,在面對疾病及醫療專業時都會感到茫然、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可以,當下次走進診間,醫生問你:「最近好不好?」時,請試著把真實的狀況告訴你的醫師。此外,當醫師向你說明、解釋的時候,如果無法完全理解(或有時根本完全聽不懂),也請直接告訴醫師「我聽不懂,可不可以再說明一下…」。
試著說明自己的狀況、擔心及疑問,在某個程度上不僅不會浪費醫師的時間,還可以幫助醫師釐清現況,同時也有機會參與你的擔心給予協助,與你一起制訂出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下次回診時請試著說出來,讓醫師知道該怎麼幫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