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HIV感染者會不會更容易罹患前列腺癌?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近期刊登在《AIDS CARE》的美國研究顯示,整體來說,相較於非 HIV 感染者男性,男性 HIV 感染者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較低。然而這個結論僅適用在黑人和拉丁裔的研究對象,並不適用於白人男性,因此仍待後續更多研究,更深入的探討 HIV 感染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臨床關連性。

下列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theBodyPro: New Data Paint Confusing Picture on Prostate Cancer Incidence in People With HIV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該研究評估了居住在美國 14 個州的 112,498 位男性 HIV 感染者(後續簡稱「感染者」)和 1,500 多萬名非感染者男性(後續簡稱「非感染者」)的前列腺癌疾病發生率。

關於這個研究

這些男性的年齡都介於 18 到 64 歲間,且研究團隊在研究時按研究對象的資料進行了年齡和種族相關資訊的分類比對。

該研究採用 2001 至 2015 年間 Medicaid(美國低收入人士的健康保險計劃)的資料進行分析。經統計分析後,發現研究對象的背景資訊如下:

  • 感染者組的年齡較大(感染者組為 43 歲、非感染者組為 30 歲)
  • 感染者組的黑人比例較高(感染者組為 43%、非感染者組為 18%)
  • 感染者組總和約為 30 萬人年,其中有 366 人罹患了前列腺癌
  • 非感染者組總和約為 2,230 萬人年,其中有 17,224 人罹患了前列腺癌

研究結果

整體來說,男性 HIV 感染者罹患前列腺癌的比例較非感染者男性低(特定因素危險比為 0.89)。

該結果僅在黑人和拉丁裔男性中成立,但在白人男性中則不成立(特定因素調整後的危險比大於 1.17)。

此外,因為只有 7 名年齡小於 39 歲的男性罹患了前列腺癌,因此也無法對照年紀較輕研究對象在感染者組及非感染者組之間的差異。

該研究的研究限制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上限限制為 64 歲、缺乏癌症病程分期或嚴重程度的資料,也沒有納入 HIV 治療狀態(如體內病毒數量、CD4 數值等) 資料,也沒有納入其他(如吸煙或肥胖等)風險因素再進行分析。

總結

研究人員指出,根據該研究以種族差異為分類基礎做出的研究結果,他們會建議醫學指引應建議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更早接受前列腺癌篩檢。

另一方面,研究作者表示,由於目前的研究結果不一定足以做為調整醫學指引的科學依據,因此後續仍需要更多研究確認感染 HIV 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並藉以做出適當的醫學建議。

參考資料:
Filip Pirsl, Incidence of prostate cancer in Medicaid beneficiaries with and without HIV in 2001–2015 in 14 states, 30 Jul 2024, AIDS Care
https://doi.org/10.1080/09540121.2024.238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