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2024這年,你過得好嗎?
生命中有沒有發生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在這即將告別 2024 迎向 2025 的時刻,愛知識 iKnowledge 彙整了 2024 年與愛滋及 HIV 相關的重點研究及報導,讓我們在這個迎新送舊的時刻,透過這些與時俱進的愛滋相關發展,重新檢視自己看待愛滋與 HIV 的視角,找到與愛滋共處的自在未來。
Bye-bye 2024, Hello 2025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撰寫及編輯,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愛滋預防正式進入一年注射兩次即可 100% 預防感染的階段
「Lenacapavir」這支正在測試用於預防愛滋 PrEP 的長效注射型針劑,目前雖然還沒在全球任何地方上市,但其試驗數據卻著實讓醫學界感到興奮與期待。這個名為「PURPOSE 1 試驗」的三期期中試驗結果顯示,順性別女性每年僅需注射兩次(每六個月注射一次) Lenacapavir 做為預防愛滋的 PrEP,其預防效果可達 100%。
該藥物使用在男男性行為者及跨性別者的「PURPOSE 2 試驗」預計在 2025 年愛滋大會公佈研究結果,若其預防愛滋的效果及安全性跟使用在順性別女性身上相似,那將可能大幅度的影響愛滋預防策略,甚至是整個愛滋歷史。
台灣感染者有條件可用一到兩個月打一針的長效針劑治療 HIV
台灣 HIV 感染者已經可已有條件使用長效注射型莫帕滋Cabotegravir / 瑞卡必Rilpivirine 進行 HIV 治療,這也意味著 HIV 治療在現有的「一天一次、一次一顆」外,多了「每個月/每兩個月注射一次」的選項。
這是第一個在台正式上市的長效注射型 HIV 治療處方。該處方除了為感染者朋友帶來治療上不同的選項外,也同時帶起醫學界對 HIV 長效治療藥物在治療效果、藥物副作用及安全性的討論。
長效注射型莫帕滋Cabotegravir / 瑞卡必Rilpivirine HIV 治療處方引發醫學界對於 HIV 治療藥物抗藥性的討論。有專家學者認為兩種藥物成分處方如果無法成功抑制體內病毒就更可能增加抗藥性的風險。
因此,義大利研究團隊建議除了藉由不劣性試驗證實新的藥物處方不會比現有治療藥物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之外,處方醫師也應在換藥治療前告知感染者可能發生的抗藥性風險。
風險行為後用 DoxyPEP (強力黴素)預防感染披衣菌及梅毒
一項名為《DoxyPEP》的研究證實在風險行為「後」儘速服用強力黴素可以降低感染披衣菌及梅毒的風險。這樣研究除了為 STI(台灣俗稱「性病」)的預防帶來新的可能之外,也帶動醫學界針對「使用強力黴素預防 STI,會不會因為細菌的抗藥性造成後續治療的困難」的相關討論。
關於更多 DoxyPEP 的相關訊息,我們也建議你閱讀新滋識撰寫的《Doxy-PEP(多喜事後丸)相關資訊》這篇文章,當中有更詳盡的說明。
國外指引建議感染者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並預防發生心血管事件
英國及美國的相關醫學指引皆建議 HIV 感染者可以服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體內膽固醇,並進一步預防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或中風等)。
年過 40 的你在看到定期檢驗報告上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紅字時,想到的是吃「紅麴」或「燕麥片」改善?下次回診時,或許可以跟你的感染科醫師討論使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你的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都 U=U (病毒量測不到=不具傳染力)了,看待愛滋的方式真的要改一改
2018 年 7 月 WHO 正式公告 U=U 這個醫學共識,U=U 不僅為 HIV 感染者帶來與愛滋共生的新視角,也為不是感染者的普羅大眾帶來一個重新認識「愛滋」這個藉由服用治療藥物就可以妥善控制的慢性病的機會。
還不知道、不清楚 U=U 這個醫學共識嗎?請花點時間點進來閱讀,或許你看待愛滋的方式會就此改變。
感染者的生命故事持續進行中
2024 年愛知識進行了這個名為《HIV的過去與未來》專題報導,透過六個感染者的親身經歷及身為一個感染者活在當下的視角,帶領讀者進入台灣自 1980 年代以來的愛滋/ HIV 歷史。
歷史的價值是活在當中的『人』所建構、所賦予的。
無論你是不是感染者,邀請你再次細細品味這六段生命故事。我們都是活在這些歷史中的重要角色,感染者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