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2003 年,「愛滋」還是禁忌話題的年代,當時年近 30 的 Eric 被檢驗出感染了 HIV,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心中總有個聲音時不時的問:怎麼會是我。HIV 成了 Eric 生命裡的大秘密,而且那個大秘密還讓他無法對外尋求幫助。
這是段時空跨越了 20 幾年的故事,也是 Eric 如何找到與 HIV 共生方法及感染科醫療團隊如何成為感染者家庭醫師的故事。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 採訪、撰寫及編輯,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聽著 Eric 說著生命裡的這段經歷時,我的腦海開始浮現《HIV 的過去與未來》專題報導裡 EZ 還有江湖七哥的故事。雖然他們三位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處境,但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那是個把 HIV 感染者當成瘟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年代,也是個感染了 HIV 就近乎等同被宣判社會性死亡的年代。
與自己和解
生活在 2024 年的我們,大概很難想像當時是那種衛生署署長會公開表示「一旦感染(愛滋)會失去尊嚴,活得痛苦,死得難堪又難看」的年代,也大概很難想像這樣的時代氛圍跟疾病污名會怎樣一點一滴的影響生活在其中的感染者們。當問 Eric,他是怎樣從這些自我懷疑、自我逃避中轉念,進而改變自己的態度與作法時,他這樣說到:
感染 HIV 10 幾年後,Eric 終於找到一個能與 HIV 共生的新視角,也在學習命理的過程中,找到能夠讓自己釋懷、與自己和解的平衡點。
親愛的感染者朋友們,現在的你是怎樣看待這個既存在自己身上的疾病?又是如何與之相處?在某些時刻我們可能會覺得愛滋污名太深、大環境對愛滋不夠友善… 要改變這一切可能不容易,相對起來,找到一個自己能接受、能釋懷的新視角,或許就比較容易了。當視角改變了,或許你也會發現生命中還存在著其他的善意及美好。
讓感染科醫療團隊做你的家庭醫師
就像普羅大眾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親友聚會時「疾病」相關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多。現年 50 幾歲的 Eric 跨過自己的那個檻之後,也發現自己在面對除了 HIV 之外的其他共病時,如果自己願意尋求幫助,感染科醫療團隊(包含醫師、個管師、同儕員等)也會提供所需的資訊及協助。
感染科醫療團隊是除了感染者自己以外,對感染者的健康及醫療狀況最清楚的一群人。我會強烈建議感染者朋友們讓你的感染科醫師、個管師、同儕員等多些了解你的狀況,讓他們扮演你專屬的家庭醫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提供給你相關的醫療資訊,還有適切的處置方式。
「請求幫助的人,總會得到幫助」我在某本文學作品中讀到這段話。
祝福你,在你的人生道路及就醫過程尋求幫助時,能有一群人即時提供給你所需的協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