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愛新事

生活品質或健康控制,你怎麼選?

生活品質或健康控制,你怎麼選?

「到底是要把自己狀態控制得很好,還是要快樂的吃垃圾食物?」 生活品質 vs. 健康控制的天秤,你會怎麼選? 繁桑感染 HIV 已有十多年,對於自身的病情與治療過程,他展現出非常清晰而理性的態度。對他而言,感染 HIV 並非單純只是面對病毒,而是與生活中各種相關健康問題與副作用共處的過程。

Read more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aka 寫在《啊!?藥物副作用》之前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aka 寫在《啊!?藥物副作用》之前

HIV感染已成為慢性疾病的今日,感染者只要透過穩定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控制病情。就像許多罹患慢性疾病的民眾一樣,「治療藥物」成了感染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類似膝反射的存在。然而,在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服藥治療後,『藥物』為感染者的生命及日常帶來了什麼?

Read more

想讓AI當你的醫療顧問?!在那之前先看看這一篇吧

想讓AI當你的醫療顧問?!在那之前先看看這一篇吧

在過去醫護人員總會擔心民眾會直接找 google 當醫生、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因為網路上的資訊不總是正確,也可能無法針對個人的狀況給予適切的建議。時至今日,這樣的情形更擴大到 AI 領域。那麼透過  ChatGPT  之類的 AI 系統尋找醫療建議是否可行?AI 給予的建議是否可靠?

Read more

後記:《HIV的過去與未來,還在進行中》

後記:《HIV的過去與未來,還在進行中》

這系列的訪談,一開始當然沒有想到,竟然能做到了第二季。 我們還是想要知道——藥物變好了,資訊透明了,HIV 早已不是 30、40 年前的 HIV,但社會的態度呢?變得更好了嗎?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感染者,對「身份」有不同的理解,但相同的是,沒有人把 HIV 當成自己的全部。

Read more

他是台灣HIV治療長效針劑的大體老師

他是台灣HIV治療長效針劑的大體老師

在醫院的注射室裡,每次輪到他打針,總會有幾位護理師圍觀。「這個藥需要打在深層肌肉,推得太快會痛,針角度不對可能影響藥效……」有人低聲討論著,然後轉向他:「我們來試試新的手法,你不要緊張。」 他無奈地笑,「我大概是奇美醫院裡,讓最多人同時看過屁股的病人了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