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指出,如果感染者體內的 HIV 病毒量持續處於高於 50 但低於 1,000 copies/mL 這個區間(後續簡稱「低量病毒量」,就可能會增加罹患包含慢性腎臟病、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等嚴重非愛滋病事件(如癌症、心臟病、腎臟病等)的風險。
一項針對高收入地區 HIV 感染者的研究指出,自抗反轉錄病毒療法成為主要的愛滋治療方式以來,感染者無論是愛滋病的發病率或因愛滋造成的死亡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已經接受 HIV 藥物治療、並持續抑制體內病毒的感染者就像普羅大眾一樣,通常是死於好發於高齡者的疾病(如心臟病或癌症)。
過往研究已證實控制血壓對 HIV 感染者至關重要,這也凸顯了整合 HIV 和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在 CROI 2024愛滋大會上發表的三則研究則進一步證實,從感染者需求出發的服務模式可以有效協助感染者管理血壓,並盡早採取對應的介入措施,以降低血壓並減少高血壓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再次指出,在心臟病風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控制得宜的情況下,HIV感染者發生心臟病、中風或心臟衰竭的風險仍高於沒有感染HIV的民眾。除此之外,該研究也指出飲酒過量及酗酒對HIV感染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影響更大。
開始 HIV 藥物治療一年內體重增加幅度較大的感染者,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然而,該研究也提到治療早期的體重增加與心臟病發、中風,及執行介入措施(如心臟裝支架)等的風險無關。
一項發表在歐洲愛滋大會EACS 2023的研究指出,雖然測量內臟脂肪組織(VAT)及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ASMI)是預測 HIV 感染者是否罹患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最佳方式,但僅透過觀察感染者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變化也可有效評估其風險。
一項發表在《Lancet HIV》的大型跨國研究指出,相對於其他成分的 HIV 治療藥物,使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劑(INSTIs)成分的藥物治療 HIV,不會增加四年內包含心臟病發、中風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後續簡稱「脂肪肝」)是一般大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之一。近期一項針對美國HIV感染者的大型研究則指出,感染者同時罹患脂肪肝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臟病發、心臟衰竭和中風)的風險比較高。
REPRIEVE研究顯示,低度至中度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的HIV感染者,使用匹伐他汀類藥物將可減少體內低密度膽固醇(LDL-c) 且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同時該研究結果也表明,使用他汀類藥物 (Statin) 將可避免約五分之一重大心血管事件,甚至是死亡的發生。
主導瑞士 HIV 世代研究的 Bernard Surial 博士在 CROI 2023 會議提到,在剛開始治療 HIV 時,使用含整合酶抑製劑(INSTIs)成分的藥物進行治療,並不會增加感染者罹患心臟病、中風或需要進行心臟外科手術的風險。
RESPONE 的研究團隊在國際 HIV 感染治療藥物大會(HIV Glasgow 2022)的會議中指出,截至 2019 年,歐洲有超過一半的 HIV 感染者屬於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不僅如此,大部分具心臟病高風險的感染者都沒有服用降血脂或降血壓的藥物進行控制。
一篇發表在 《AIDS》 雜誌上的一項丹麥研究發現,HIV 感染者周邊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很高,而這也是未來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和循環問題的警訊之一。另一方面,糖尿病和較低的 CD4 數值則更可能會增加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並可能為患者的晚年帶來嚴重的問題。
Kaiser Permanente 的研究部門最近發表了兩項大型研究,研究結果指出 HIV 感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某些特定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此外,這兩個研究更進一步指出, HIV 感染者罹患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 )及失智症( dementia )的風險較非感染者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