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高收入國家HIV感染者都死於哪些原因?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一項針對高收入地區 HIV 感染者的研究指出,自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RT)成為主要的愛滋治療方式以來,感染者無論是愛滋病的發病率或因愛滋造成的死亡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已經接受 HIV 藥物治療、並持續抑制體內病毒的感染者就像普羅大眾一樣,通常是死於好發於高齡者的疾病(如心臟病或癌症)。

下列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 Big falls in HIV deaths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 except for injecting drug users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依據北美及歐洲在 1996 到 2012 年間的醫療政策,生活在該區域的感染者通常需要等到 CD4 數值低於一定水準或出現特定的症狀時,才能開始使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直到 2015 年 INSIGHT START 及 TEMPRANO 等研究指出,無論確診當下的 CD4 數值為何,立即開始進行 HIV 治療有其益處,全球才開始逐步執行「確診即治療」的醫療政策。

在這樣背景狀態下,台灣也從 2006 年建議感染者 CD4 小於 200 時開始給予藥物治療,到 2010 年調整為 CD4 小於 350,再到 2014 年 CD4 小於 500,逐步調整至 2016 年時診斷出感染 HIV 立刻開始藥物治療的醫療政策。

不同於往日,感染者容易因為愛滋病併發的疾病死亡,今日,已經接受 HIV 藥物治療、並持續抑制體內病毒的感染者就像普羅大眾一樣,通常是死於好發於高齡者的疾病(如心臟病或癌症)。但於此同時,感染者死於 C 型肝炎及因為使用非法藥物而造成死亡的比例依舊很高。

關於這個研究

研究團隊使用了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ohort Collaboration 資料庫中 17 個歐洲和北美的 HIV 相關數據,當中包含 189,301 筆年齡在 16 歲以上、在 1996 到 2020 年間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HIV 感染者的數據。該研究以研究對象開始治療的年份將其區分成六個大組:1996 到 1999 年、2000 到 2003 年、2004 到 2007 年、2008 到 2011 年、2012 到 2015 年,以及 2016 到 2020 年。合計追蹤時間超過 150 萬人年。

研究對象若已過世,其死亡原因會由一名臨床醫生和一種基於國際疾病分類的演算法(在某些狀況下會由兩名臨床醫生)進行分類。

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開始時還在世研究對象的基礎背景資料(如年齡、性取向、CD4數值等)也隨之變動,簡要對照如下:

研究結果

總體來說,在16,832例死亡病例中,最常見的死因是愛滋病(4,203 例、佔 25%)、非愛滋病及非肝炎相關癌症(2,311 例、佔 13.7%)和心血管或心臟相關疾病(1,403 例、佔 8.3%)。

然而,因為愛滋病病發造成死亡的比例大幅下降,從 1996 到 1999 年間的 49% 下降到 2016 到 2020 年間的 16%,而死於癌症的比例則從 1996 到 1999 年間的 5% 上升到 2016 到 2020 年間的 19%。所有年齡組因為愛滋病造成死亡的比例都有所下降,相對於此,年齡最大組別(大於 60 歲)的研究對象死於心血管及心臟相關疾病,以及癌症等好發於年長者疾病的比例最高。

該研究同時指出,隨時間推移,男同志、雙性戀男性、異性戀男性,以及異性戀女性等族群感染者因各種原因造成死亡的比例都有所下降。其中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因為心臟相關疾病造成死亡的比例下降幅度最為顯著。

然而,若聚焦於因為使用非法藥物感染 HIV 的群體,該群體中女性感染者死亡率上升了 7%(aMRR = 1.07,95% CI:1.00-1.14)、男性感染者的死亡率則微幅下降 4%(aMRR = 0.96,95% CI = 0.93-0.99)。

總結

研究作者在總結中提到,該研究顯示並非所有感染者群體的死亡率都因為 ART 的施行而逐步下降,往往越是社會弱勢就越不會因此獲益。

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使用非法藥物感染 HIV 的男性感染者死亡率在所有組別的下降幅度最小,而因為使用非法藥物感染 HIV 的女性感染者死亡率則有所上升。此外,有非法藥物使用史的感染者無家可歸,和罹患其他併發症的比例也較其他群體高,在嘗試獲得醫療照護時往往也會遇到更多阻礙及污名。

這樣的結果表明,針對特定群體給予特定的干預措施(如在清潔針具配發地點提供併發症醫療照護給因為使用非法藥物而感染 HIV 的感染者)將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