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藥愛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風險 (應對與復元篇)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以下心理健康資訊
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 陳裕雄醫師》撰寫提供

甲基安非他命造成的精神症狀及應對策略

我們之前在(動機與影響篇)中已經談到使用甲基安非他命造成較常見的精神症狀(psychotic symptoms)如猜忌、多疑、妄想、幻覺等。過去研究指出,這些症狀大約出現在26-46%有安非他命依賴的使用者,平均出現症狀的時間約在初次使用的1.7-5.2年左右。數個相關研究指出,使用的強度、頻率較高、五年以上的使用史,或符合物質依賴的診斷,都較有可能發展出上述的精神症狀。任何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展,都是本身的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類似的使用型態,也可能在不同人身上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以下資料參考澳洲的Turning Point Alcohol and Drug Center提供的介入指引。

以下是較輕微的精神症狀表現:

急性精神症狀包含:

當下身邊的人要盡量留意自身安全,給個案足夠的個人空間,不要離他太近,並隨時觀察他的肢體語言是否有風險(如握拳、怒視、快速的身體動作);降低周遭噪音、聲響的刺激、放低音量,用平穩的語氣與個案對話;給他一杯水,能暫時緩和他的情緒。若情況太過嚴重或緊急,隨時求援或打119叫救護車。
較長期的預防及處理要點:
面對甲基安非他命造成的精神症狀,治療師不只會處理症狀本身,更需要同時處理成癮及物質使用,以預防復發。同時,接受如憂鬱、焦慮等精神科共病的治療也很重要,因為這些情緒症狀也都是導致復發常見的誘因(triggers)。每個人適合的治療藥物不同,需至診間與自己的身心科醫師討論。

甲基安非他命的成癮與介入、治療模式

只有一部分使用成癮物質的人最終會導致成癮 — 如同每個人發展出其他慢性病的風險都不同,其風險會因每個人不同的遺傳、環境、發展因子而異。主要提高成癮風險的因子包括家族史、較早期接觸到物質、接觸到高風險環境(較差的社會、家庭支持、缺乏健康的情緒及壓力因應技巧、容易接觸到物質的環境、對用藥較為寬容的態度)及特定的精神疾病(情緒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精神病、焦慮症)等。在發展出成癮的個案身上,大腦的神經生物改變是清楚而顯著的。正因為每個人的風險因子及使用型態都不同,因此有使用者可能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就造成成癮,有些人則可能要經過好幾年的時間。

當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停用物質後,通常會經歷下列五個復元歷程,但每位使用者會經歷的歷程因人而異,持續的時間與可能經歷的階段都有所不同:

1. 潰藥期(1-3天):過程常見愧疚感、失眠、疲累、強烈渴癮、情緒起伏、易怒,嚴重者可能會憂鬱或強烈被害感、幻聽。此時期宜降低工作量或在家休息,避免意外。若有嚴重之身心狀況或身體不適,找身心科醫師或去急診處理緊急狀況。

2. 戒斷期(前2週):常見恍神、疲乏、煩躁、較強烈的渴癮、胃口大開、空虛感。此時期宜降低工作量及目標,減少壓力,避免因為戒斷不適而想要、需要持續使用物質。避免關係中的衝突、盡量休息、健康飲食。

3. 蜜月期(15-45天):此時戒斷期的不適感降低,感覺生活回歸正常、不受到藥物的控制,但容易對潛在的風險誘因掉以輕心。此時期宜多加練習思考中斷法及壓力因應技巧,學習辨識生活中的誘因及風險,練習建立規律的生活、提前制訂計畫、避免高風險情境(如連假期間)、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建立平衡的生活模式,避免毫無安排的生活或過度的忙碌及壓力。並建議開始告訴信任的對象自己目前停用的狀態,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以利在自己需要時提供協助。

4. 撞牆期(45-120天):此時期可能常做藥物相關的夢,經歷與各種情境及誘因連結的強烈渴癮(如壓力、孤單、性慾、沒有安排或太過忙碌的生活)、挫敗感,也需要開始處理之前用物質來逃避的問題,因此這個時期特別容易復發使用物質。此時應避免工作、生活上太過強烈的企圖心,謹慎調整步伐;應增加、練習安全、低風險的社交生活,持續在蜜月期建立的有規律生活模式、對自己有效的思考中斷法;即便沒有真的讓自己復用,接觸到用藥相關的誘因(影片、性刺激、與癮友連絡及互動)仍會增加復發風險,應盡量主動避免相關的影響。如果覺得不用藥的性行為也會增加自己的渴癮,先暫緩跟人發生性關係,先從自慰解決性需求開始做起,逐漸鬆綁用藥與性行為之間的連結。持續治療活動,包括看門診、規律服藥、與治療師討論誘因、生活安排與壓力。

5. 調整期(120-180天):此時是大腦持續復元的過程,可能會過度自信、掉以輕心,或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做不到。經歷了先前較為困難的撞牆期,應對如何安排、規劃自己的生活及相關因應策略較有經驗。此時期宜持續先前建立的生活規律性、避免誘因及風險(提前規劃、保持規律的生活模式,而非測試自己的意志力)、練習思考中斷策略、維持治療活動、感受及思考戒癮與持續復元對自己的意義及收穫。

目前精神醫學上,較為嚴重的物質使用疾患就是俗稱的成癮,如果符合越多下列的狀況,代表成癮的嚴重度越高,建議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你近一年來是否?

當使用者接觸到物質而有治療需求時,成癮的大腦疾病模式相關研究結果指出,醫學治療(medical treatment)能協助個案保留受影響的大腦迴路健康的功能,以及導致行為上的改善。當前的健康照護系統已經有些現成的實證基礎的治療策略,若能適當且全面地實行,能改善物質使用疾患個案的臨床結果。治療過程中,藥物能協助個案在大腦復元及恢復正常情緒、做決定的能力的過程預防復發。

目前針對甲基安非他命的治療,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並未核准任何一種治療興奮劑成癮的藥物,但仍有相關研究指出某些藥物的治療效果,如bupropion, naltrexone, mirtazapine等。其他也有關於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的研究,針對本身有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合併物質使用的個案,發現在一年的治療下,可降低其渴癮(craving)的強度。

但上述之藥物皆屬於仿單外使用,並未取得物質成癮治療的適應症,在使用上仍須諮詢精神科醫師取得相關資訊。

非藥物治療的部分,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預防復發的有效工具,其內容如上述復元歷程中提及的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情緒及壓力因應技巧、避免風險及誘因、提前制定計畫、安排生活等。

上述行為介入模式得以協助個案保存被物質影響的大腦迴路穩定性。舉例來說,提升自然、健康的酬賞(如安全的社交生活、運動)、建立面對壓力及負面情緒狀態的應對策略,能協助處理伴隨產生的渴癮;在復元的過程中,練習在空閒的時間與假期規畫行程,可以避免特別容易用到藥的情境。最後,改變朋友圈、避免藥物相關的環境誘因,可以協助個案在復元的過程中降低制約所導致的渴癮,因為渴癮最終會導致復發。

整合式成癮治療(matrix model)即是一種結合認知行為治療、早期復元團體、預防復發團體、家屬教育團體、尿液藥物檢驗、個別心理治療的一種高強度治療模式,採用連續16週、每週三次的治療頻率。 目前在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試辦計畫中,採用類似結構的高強度門診治療模式(Intensive Outpatient Treatment Program)取得初步成效,在藥愛個案中有六成以上完成16週的治療,完成治療者有三成能在三個月的治療後追蹤時間維持陰性的驗尿結果。 筆者的臨床經驗中,時常會詢問個案先前能維持最長的停用時間,以及那段時間生活做了什麼改變,來達成上述的復元里程碑。通常每個人的停用動機都有所差異,有些人為了要執行緩起訴戒癮治療開始停用,有人則是交了另一半,或專心在工作上,但只要能停用一段時間,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做到上述行為改變的重點:安排生活、規劃行程以轉移注意力、避免誘因不接觸高風險的軟體或與藥友接觸聯絡,或是有強大的支持系統、重要他人的陪伴等。
  • 若您在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求助,可以回顧自己的使用歷程,從一開始接觸甲基安非他命到現在,您使用的頻率、用量有增加嗎?
  • 會不會變得不靠藥就沒有辦法進行性行為?
  • 退藥的症狀會不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或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
  • 會讓您偶爾上班遲到、請假或影響工作表現嗎?或甚至需要在上班前用一些來提神呢?
  • 即使沒有上述的負面影響,但生活會不會開始有一些改變,像是越來越少跟不使用的朋友聯絡、出門見面?
  • 或是以前喜歡做的事、休閒活動都越來越少機會去做了?
  • 在一年內、五年內對生活有沒有什麼短期的目標?
  • 如果想達到這些目標,目前的使用狀態會不會造成你的阻礙?
  • 停用或持續使用,分別會有那些好處及壞處?

如果有上述提及的這些狀況或感到困惑,都歡迎給自己一個機會求助,重新掌握你想過的生活。

除了使用以外,您會有比較頻繁的情緒起伏、罪惡感、憂鬱或甚至想不開的念頭嗎?在身心科處理這些狀況,其實也能讓自己的使用穩定下來。

如果您是HIV感染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維持病毒量測不到(U=U)的狀態,就不會有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對某些人來說,可以消除身為感染者的罪惡感及汙名。如果您是HIV陰性,到醫院開始諮詢並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也是相當重要的;定期進行其他的性傳染病治療(如梅毒、淋病、C型肝炎等)及預防(施打HPV及A型、B型肝炎疫苗),也能掌握、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性生活方面,把性與用藥的緊密連結慢慢鬆綁,即使在復元時還是需要注意避免用藥相關的性幻想及誘因、避免用藥的影片與文字還是很重要的,否則大腦一再受到相關的刺激,就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復元。可以嘗試去回想自己在接觸到藥之前,什麼形式、主題的性能讓你投入、讓你嗨?復元的過程其實可以去試試,不再讓大腦覺得只有藥才能帶給你快樂。過程中也需要避免使用其他成癮物質來代替,有不少人覺得搖頭丸、rush的使用在復元過程中會帶來渴癮。可以試著把重點放在擁抱、接吻、前戲、撫摸等親密感的建立,而不只是單純性器官的刺激。

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如果你還沒準備好,從盡量避免用藥性幻想的自慰開始也是很好的,不需要讓自己太心急。另外,有些使用者覺得不用藥就會有早洩、勃起困難等性功能障礙,在復元過程中同步治療也能讓自己不再依靠藥才能有性生活。

在筆者的工作經驗中,伴侶關係議題對使用者也相當重要,無論雙方同時為使用者,或只有一方為使用者,各有需要著重的工作重點,如合併關係外性行為的用藥行為,對親密關係來說可能有隱瞞、說謊等成癮行為的議題,以及背叛、性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擔心復發後傳染給伴侶)、陪伴者對成癮疾患的正確認識,或精神症狀(嫉妒妄想)的相互干擾、親密暴力等議題,處理上需要花相當的時間與個案建立關係,並進行完整的評估及介入。

藥愛的個案時常背負著性少數、感染者、成癮物質使用者等多重的汙名及標籤,牽涉議題也相當複雜。對身旁的陪伴、協助者來說,須秉持同理心、非批判性的態度、避免與個案爭辯,隨著個案所處的不同階段提供需要的協助,並嘗試理解成癮大腦的概念,避免用道德批判或認為個案意志不堅的態度與其相處,以及把改變的責任與能力還給個案、避免把個案復發當作自己的責任、保持界線,並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必要時亦尋求協助,才能維護個案、親友、伴侶、助人者己身的最大利益。

對使用者本身來說,建議尋求適合的、能理解自己、共同合作、提供協助的專業工作者,建立穩固、相互理解的支持系統以及用內文提到的方式維持己身的身心健康,盡量降低成癮物質造成的傷害,以保持穩定、維持復元。

參考資料
1. APCOM. (2021). Chemsex And Harm Reduction For Gay Men And Othe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PCOM.

2. Neurobiologic advances from the brain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4 (4) (2016), pp. 363-371.

3. Chang L, Ernst T, Speck O, Grob CS. Additive effects of HIV and chronic methamphetamine use on brain metabolite abnormalities. Am J Psychiatry. 2005;162(2):361-369.

4. Volkow ND, Chang L, Wang GJ, et al. Association of dopamine transporter reduction with psychomotor impairment in methamphetamine abusers. Am J Psychiatry. 2001;158(3):377-382.

5. Wang G-J, Volkow ND, Chang L, et al. Partial recovery of brain metabolism in methamphetamine abusers after protracted abstinence. Am J Psychiatry. 2004;161(2):242-248.

6. Lin, YF., Chen, PY., Liu, HC. et al. Shortened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 in young adults who use methamphetamine. Transl Psychiatry 11, 519 (2021).

7. Kurtz, S. P. (2005). Post-Circuit Blues: Motiv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Crystal Meth Use Among Gay Men in Miami. AIDS and Behavior, 9(1), 63–72.

8. Nakamura N, Semple SJ, Strathdee SA, Patterson TL. Methamphetamine initiation among HIV-positive gay and bisexual men. AIDS Care. 2009 Sep;21(9):1176-84.

9. Li CW, Ku SW, Huang P, Chen LY, Wei HT, Strong C, Bourne A.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thamphetamine dependency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engaging in chemsex: Findings from the COMeT study in Taiwan. Int J Drug Policy. 2021 Jul;93:1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