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更能發現身為親朋好友或陪伴者也有許多辛苦或血淚,更是不容易被他人看見。有些時候是不知道找誰求助,有些時候是因為社會壓力而難以啟齒,也有時候是為了要保護親友、替他保守「秘密」,只好獨力撐著。本篇文章有一些重要提醒給身為陪伴者的你…
相關研究指出,使用的強度、頻率較高、五年以上的使用史,或符合物質依賴的診斷,都較有可能發展出上述的精神症狀。任何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展,都是本身的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類似的使用型態,也可能在不同人身上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上面的故事中,分別描述了幾種不同的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樣貌。本文將帶讀者認識藥愛、甲基安非他命使用對大腦、生理、心理健康的影響、成癮的發展、常見的使用原因、介入模式及復元歷程做基本的介紹,希望不管對使用者、親友、陪伴者、助人工作者都能有所幫助。
「情緒崩潰」、「傷害自己」、「拼命刷卡購物買東西」等這些情緒和行為,都是躁鬱症可能會出現的表現,但並非「專屬」於躁鬱症。「躁鬱症」在精神醫學診斷上的正式名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指的就是情緒會在兩個狀態之間擺盪,而這兩個狀態的極端分別為「躁」與「鬱」…
睡眠應該是一件很舒服愉快,讓自己充電甦活的事,但當我們心理有事,夜間就寢反而成了每日夜幕低垂的壓力,難入眠、淺眠、易醒、睡後沒精神,甚至如故事二主角感染後經歷情感分手,屢屢受惡夢驚擾嚇醒,連帶難以因應情緒低潮來襲…
故事中的狀況,在精神醫學中很可能被懷疑是焦慮症,焦慮症的人許多時候,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與期待,就像內心有個嚴格的法官,不斷督促著「你還要被接納(被愛)」。這些人經常把焦點放在其他人如何看待,卻忘記回頭看看自己在過程中,認真打拼的模樣…
即便是 HIV 治療堪稱發達又便利的現代,HIV 感染者仍常面臨憂鬱的困境,有時候憂鬱是人生所需的短暫陰暗,有時卻是啃蝕人生的無底深淵。自責、心情低落、提不起勁、失眠… 都是感染者常見的身心變化,尤其在得知感染的初期經常更為嚴重。
愛知識自 2022 年 6 月開站以來,有不少感染者朋友私下與我們聯繫,希望我們可以在感染者心理健康的議題上,多些探討也盡可能給些具體的建議。因此我們製作了《親愛的・你過得好嗎?》這個專題報導,期待透過這個專題讓感染者及其陪伴者們都得以喘口氣,並試著展開找回身心平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