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當壓力如海浪席捲而來 aka 讓我們聊聊「焦慮症」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我知道最近的工作量真的追著我到一個程度,但自覺我還是依照期望的進度在進行。週末本來已經約好男友要去南部找他,但臨時家人有事要我一定得在場處理,只好取消車票留在台北。下午回家後躺在房間沙發半個小時,連手機都不想看。對,我知道當我開勿擾的時候訊息量就會特別多,但是我再不睡不行了。

說我在放空休息卻也不是,腦袋裡的想法東一個西一個冒出來,只是這些點子互相串不起來,家裡的事、男友的事、工作的事、老闆的事,像是遊戲打到一個進度,突然任務版上跳出好多新工作,每個資源都只有部分幾塊,需要花時間花材料課金來補,不完成這些工作無法進下一關。想開多工運轉但自己也知道效率其實是變差。連叫自己休息這個工作都做不好。

躺在沙發上應該是最放鬆的狀態了吧,也是這幾個禮拜最常睡著的地方。突然心跳感又跑出來了,沒有到胸悶,就是感覺心臟突然跳快了好幾下,連耳朵也可以感覺到崩崩崩的感覺。有這個心跳感也不是第一次,上次回診還問醫師是不是我真的心臟有問題,畢竟他們之前說我的HIV治療藥物可能有心血管風險,但之前其他的藥我都不舒服只能繼續吃現在這顆。

醫生排了X光心電圖還有抽血,一切正常。只能告訴自己不要嚇自己,不要這麼容易往壞處想。這幾年除了吃藥控制,也盡量去健身房運動,跟其他三十歲男同志比起來身體沒有差太多。男友跟家人都知道我的狀況,也都接受。工作雖然事情很多但薪水還不錯,真的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大部分時間,心跳感過一下子就會不見,apple watch 顯示剛剛的心跳到 92 下,醫生有說到 100 下都還是正常。好的,深呼吸,沒事。

幾分鐘後突然心跳感又跑出來,這次不一樣,心跳得好快,崩崩崩崩的感覺非常明顯,呼吸也感覺需要刻意去呼吸才吸得到氣,有點想要大叫但是又發不太出聲音。我想會不會沙發太軟,蜷在不舒服的姿勢太久,看看站起來走動一下會不會好一點。

站起來才走到床邊我就覺得不行了,好痛苦好痛苦好痛苦,真的沒辦法呼吸快死了,我蹲下來縮在床腳邊發抖,身體感覺也不對了,我應該是緊緊抱住自己但又感覺不到抓著手臂,腦袋開始轉圈圈,慌亂跟灰暗,想要找人救我但連求救都做不到。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的感覺回來了,突然覺得好累好累,那種疲倦感像大海嘯一樣沖過來,一往後坐下靠在床邊,明顯感覺上衣濕了一大塊,額頭也都是冷汗。當下想著自己到底是怎麼了,這種無法控制的經驗太恐怖了。

拿起手機看到整排提示點開,看到男友跟家人的未接來電跟訊息問我還好嗎?怎麼一直在房間大叫,敲門又不理讓他們很擔心。


???

喔天啊!?我到底怎麼了?

以上故事
由《台大醫院 陳伶雅個管師》撰寫提供

 

以下心理健康資訊
由《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 蘇柏文醫師》撰寫提供

很感謝你願意與大家分享你的故事,面對如此強烈的身體反應,我相信是很不舒服的,當壓力與挑戰排山倒海而來,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強烈的窒息感或恐懼不安,特別是我們大多需要獨自面對,難免期待有人能夠陪伴與理解,甚至幫忙分擔這些壓力。

當壓力瀕臨身體可以承受的範圍時,很可能會出現心悸、頭暈、耳鳴、胃痛等許多身體症狀

這些身體的不舒服可以視為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同時提醒我們,面對外界偌大的壓力,或許許多事情不如人意,甚至接踵而來,我們如何照顧自己?

故事中的狀況,在精神醫學中很可能被懷疑是焦慮症,焦慮症的人許多時候,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與期待,就像內心有個嚴格的法官,不斷督促著「你還要被接納(被愛)」。這些人經常把焦點放在其他人如何看待,卻忘記回頭看看自己在過程中,認真打拼的模樣,只求最終有完美的結果,心理的壓力逐漸累積,身體只好用各種不舒服的症狀,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喘口氣,期待讓我們好好照顧與疼惜自己。

精神醫學中的焦慮症,簡單來說,是指焦躁不安、心悸的狀況已經超過6個月,也不是因為服用藥物等其他生理因素引起,影響當事人的社交、職業等其他重要功能。依照病人症狀的急迫與焦慮的強度,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焦慮的藥物,緩解病人每次突如其來的不安與焦躁、心悸等症狀;其實焦慮症的根本藥物治療,還是以較長期且規律的抗憂鬱劑治療,較能真正調整腦內胺基酸的不平衡,但許多病人都常誤以為自己沒有憂鬱,就可以停用抗憂鬱劑,反倒讓自己過度依賴抗焦慮藥物。

在心理治療方面,如果不希望焦慮症糾纏自己,擺脫內在法官的嚴厲監督,是諮商工作的重點之一。面對壓力時,我們不妨放慢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此刻的身體狀態與心情,若我們可以接納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部分與還可以精進學習之處,或許會願意放下凡事完美的不合理期待,將目光重心從外界的打分數,回頭看見並欣賞自己過程中認真打拼的學習,享受自己努力的過程,這便是自我疼惜與關照的開始。

面對生活中不如意時,承認自己的悲傷、難過、無助、疲憊、憤怒等,也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

在覺察這些感受之後,問自己接下來我要有什麼不同嗎?

如果內心有了不一樣的規劃,可以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重新思考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或許你會慢慢感受到,我們身為一個成年人,已經開始有力量決定並主導自己現在的人生,每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