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哪些事情可能會影響感染者的平均餘命?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一項刊登在《Lancet HIV》的研究針對生活在高收入國家,且已經接受 HIV 藥物治療感染者們的平均餘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研究指出,無論何時開始 HIV 藥物治療,只要接受抗愛滋病毒療法(ART,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並且CD4數值較高,HIV 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只比沒有感染 HIV 的民眾少幾年。

研究同時指出 CD4 數值和感染者的年紀是影響平均餘命最大的因素。經統計,CD4 數值低於 50 的感染者,其平均餘命比高 CD4 (500以上)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少約 20 年左右。正因如此,研究作者也再次強調「盡早且穩定的接受 HIV 藥物治療非常重要」。

「外公臨終前,曾讓家人的生活天翻地覆⋯因為外公在清醒時什麼都沒有交代,也不曾聊過他想不想被急救、被插管⋯那時我媽真的超級絕望跟無助,因為她完全不知道該怎樣下判斷…」某友跟我分享了他個人的生命經歷。

我們曾在《在「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之間》中提到,雖然生活在當代台灣的感染者平均餘命已經近乎與沒有感染 HIV 的民眾相似,但在健康餘命的狀態上,可能就不大一樣了。

無論造成感染者健康餘命較短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面向來討論此事。我有時會想「如果我們能夠坦然點面對『病痛』及『生死』等議題」,會不會比較可以從容面對這些生老病死發生的時刻?或是說至少比較可能可以按著自己的意願或想法,來度過這段時間。

「經過外公的那段經歷後,我媽決定要把『幫助人可以在事前跟人聊清楚自己想要怎麼做』當成一份正式的工作⋯我曾經問過我媽,要敞開心胸聊這些生生死死的事有沒有什麼訣竅?我媽就直接而簡單的回我『怎樣都可以,開始聊就對了』…」某友自在、笑著說著這一切。

下列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Age and CD4 count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life expectancy in the modern HIV treatment era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在引入有效的 HIV 治療藥物後,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已有大幅的提升。先前有多項研究指出,與非感染者相比,HIV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已經沒有區別、或接近一致。但因為這些研究只是針對開始 HIV 藥物治療後前幾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目前還沒有那麼多研究可以釐清長期接受 HIV 藥物治療感染者的平均餘命。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布里斯托大學 Adam Trickey 博士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北美和歐洲 20 個 HIV 感染者相關研究的數據。研究團隊以下列幾個要件篩選研究對象:

  • 在 16 歲之後才開始進行 HIV 藥物治療的感染者,這將排除在兒童時期就感染 HIV 的個案。
  • 第一組研究對象,是在 1996 到 2014 年間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感染者,並需在 2015 年研究開始時仍然活著,並持續接受 HIV 藥物治療。
  • 另一組研究對象,則是在 2015 到 2019 年間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感染者,並在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後活著超過一年。

研究團隊表示會選擇 2015 年作為分組的時間點,是因為從 2015 年起 HIV 的治療指引已經有所改變,建議無論 CD4 數值如何,在診斷出感染 HIV 時都建議給予 HIV 的治療藥物。

篩選後共有 206,891 位 HIV 感染者的數據納入該研究進行分析,且有以下幾項發現:

  • 自 2015 年以來,共有 5,780 筆研究對象死亡的記錄
  • 相較於2015年之前就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感染者,2015 年之後開始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通常年齡較輕、開始研究時的 CD4 數值較低,且體內病毒量較高。(研究團隊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 2015 年前就開始進行治療的感染者們在研究開始時,已經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治療中位數為7.8年),因此才會對 CD4 及 病毒量造成變化)。

平均餘命的風險因子

研究團隊針對下列幾項平均餘命可能的風險因子進行比對及分析:

  • 年齡
  • 性別
  • 開始 HIV 藥物治療的年份
  • 感染 HIV 的途徑(例如是因為性行為或注射毒品感染了 HIV)
  • CD4 和 CD8
  • 體內 HIV 病毒量
  • 是否同時感染 HIV 或 C 肝病毒
  • 是否曾使用具強烈副作用的 HIV 藥物進行治療(如AZT、ddI、ddC、d4T等)

透過分析,研究團隊發現有以下幾個因素對於死亡風險的影響較大:

  • CD4數值的狀態是造成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CD4數值越高,死亡的風險就越低。與 CD4 高於500的研究對象相比,CD4 低於50的研究對象,其死亡風險高出了 372%。而 CD4 落在 200 到 349 之間研究對象的死亡風險則高出了 92%。
  • 年齡對平均餘命也會造成顯著的影響。與 30 到 39 歲的人相比,60 到 69 歲的研究對象,其死亡風險高出了 219%。而 70 歲以上研究對象的死亡風險則高達 666%。
  • 若以感染 HIV 的途徑進行分析,與因為男男性行為(MSM)感染 HIV 的研究對象相比,因為注射非法藥物感染 HIV 研究對象的死亡風險高出 148%。

關於預期壽命

同時研究團隊根據研究對象的藥物治療歷史(例如是在 2015 年之前或之後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以及研究開始時的相關指數(如:CD4、體內病毒、是否愛滋病病發等)估算出預期壽命。

在 2015 年之前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

對於在 2015 年之前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研究對象,該研究有以下發現:

  • 目前 40 歲研究對象的預期平均壽命為女性 76 歲、男性 75 歲。而沒有感染 HIV 民眾的預期平均壽命為女性 86 歲、男性 81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前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 CD4 數值若低於50,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59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58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前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CD4數值介於 200 到 349 之間,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74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72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前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 CD4 數值高於500,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80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78 歲。

也就是說,該研究認為預期平均壽命與感染者參與研究時的 CD4 數值成正比。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如果研究對象體內病毒量已經達到測不到的程度,在研究開始時也沒有愛滋病病發,且不是因為注射非法藥物而感染 HIV,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82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79 歲。

在 2015 年之後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

對於在 2015 年之後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研究對象,該研究有以下發現:

  • 目前 40 歲研究對象的預期平均壽命為女性 79 歲、男性 77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後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 CD4 數值若低於50,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65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64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後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CD4數值介於 200 到 349 之間,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78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77 歲。
  • 一名在 2015 年之後就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 40 歲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 CD4 數值高於500,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82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79 歲。
  • 如果研究對象體內病毒量已經達到測不到的程度,在研究開始時也沒有愛滋病病發,且不是因為注射非法藥物而感染 HIV,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預期可以活到 83 歲,男性則預期可以活到 80 歲。

除了開始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時間,還有研究開始時 CD4 的數值之外,該研究還提到其他因素對於預期壽命的影響。在當中,因為注射非法藥物感染 HIV 的研究對象,還有在研究開始時已經愛滋病病發的研究對象,預期的平均壽命在個組中是最低的。

研究結論

研究團隊認為,雖然 HIV 感染者的平均餘命,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 HIV 感染史、是否用過副作用較強的治療藥物、開始治療前的 CD4 數值等因素而受到影響。但年齡與研究開始時的 CD4 數值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值得留意的是,研究作者也強調這個研究並沒有探討「健康餘命」的相關議題,僅針對「平均餘命」進行統計及研究。正因如此,該研究並沒有納入共病、社經地位及生活方式(如是否喝酒、吸煙)等因素對平均餘命造成的影響。

參考資料:
Trickey A et al. Life expectancy after 2015 of adults with HIV on long-term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The Lancet HIV 10(5): e295-e307, May 2023.
https://doi.org/10.1016/S2352-3018(23)0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