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想問問你,在「健康的短命」及「不健康的長壽」之間,你會怎樣選擇?
聰明如你,大概會這樣回覆:「小孩才做選擇,我希望的是健康的長壽…」
是吧,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會希望自己可以在「健康長壽」的身心狀況中走到人生命的盡頭。讓我們稍稍檢視一下這個期待,這個期待其實包含了兩個元素:「健康」及「長壽」。
再繼續思考如何讓自己既健康、又長壽之前,讓我們先插播一下「平均餘命」,還有「健康餘命」這兩個專用名詞。
「平均餘命」是統計學上的專有名詞,是指假設一名新生兒在某特定時期遭遇可能經歷死亡的風險後,平均還能存活的預期壽命。簡單的說,就是在經歷某些風險,還能活多久。而「健康餘命」,就是在身體健康不須倚賴他人的狀況下,平均還能活多久。
換句話說,我們期待的「長壽」某個層面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平均餘命」越長越好。另一方面,我們所期待的「健康」在某個面向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健康餘命」維持越久越好。
但會不會有時候,我們只關注「平均餘命」,但忘了自我「健康餘命」的重要?亦或在某些時刻,我們單單追求「健康餘命」,但忽略了「滿足身心」的快樂?
做為生活在台灣的 HIV 感染者,我們或許可以說,只要願意穩定的接受治療,那麼「平均餘命」就很可能與同齡的非感染者相似。相對於此,要追求「健康餘命」及「身心滿足」就沒那麼容易了。讓我們一起為之努力吧,在可能長壽之後,也請不要忘了與你愛的、愛你的人們,還有你的治療團隊一起追求屬於你的健康與身心滿足。
一項發表在《The Lancet HIV》上的南非研究顯示,透過藥物治療達成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他們的「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與非感染者相似。這同時也意味著,相較於接受治療但體內病毒量仍測得到的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有更高的機率能活得更長壽也更健康。
受益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大規模推行 HIV 藥物治療的緣故,該地區的 HIV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得以延長且正在邁向熟齡。與此同時,在 HIV 治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HIV 感染者的平均餘命與體內病毒量兩者間的關連就值得深入探討。在此前提下,由澳洲國立大學(ANU) Collin Payne 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開始著手研究,治療後的體內病毒量如何影響南非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和健康餘命。
關於本研究
調查人員分析了 INDEPTH (HAALSI)社群一個名為「非洲健康與熟齡世代研究」的數據資料。這個研究是在南非 Mpumalanga 省農村地區進行的,該地區的 HIV 疾病盛行率高達 15%。研究團隊透過對照 2014-2015年 和 2018-2019年,40 歲以上研究對象的數據,來確定感染者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與非感染者間的差異。 此外,研究對象在從事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縮寫為 ADL。當中包含個人清潔、穿脫衣物、吃飯、在床和椅子間移動、自主控制大小便,以及自行走動等六項評估指標)時,如果對六項中的任何一項有執行上困難,就符合該研究定義的「失能」。 參與該研究的 4,322 位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如下:- 54% 為女性、46% 為男性
- 23% 的研究對象是 HIV 感染者。在當中,59% 體內病毒量測不到、41% 體內病毒量大於(或等於)200
- 感染者比非感染者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低,被評估為「失能」的比例也較低
研究結果
該研究發現,整體而言如果以 45 歲為基準,非感染者男性預估可以活到 72 歲,這 HIV 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多了七年。但如果將感染者的性別及體內病毒量的狀況納入評估,就會進一步發現下列這些明顯且巨大的差異:若以 65 歲為基準,因為該年齡層的預期平均餘命數值較小,所以無論感染、性別、體內病毒量的狀態為何,平均餘命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透過日常生活活動 ADL等指標進行「健康餘命」分析後發現,體內病毒量的狀態會對免於失能平均餘命產生極大的影響:
- 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 45 歲男性感染者,預期可以活到 66 歲而不會失能。相較於此,體內病毒量大於(或等於)200的感染者則是 60 歲。
- 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 65 歲男性感染者,預期可以活到 76 歲而不會失能(與非感染者相似)。相較於此,體內病毒量大於(或等於)200的感染者則是 73 歲。
- 雖然差異幅度不大,但在女性感染者的群組也可觀察到相同的趨勢。
在發現上述這些差異後,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了健康餘命的議題。當通過體能測試(步行速度與握力)取代日常生活活動 ADL 來評估身體的機能時,各組間健康餘命的差異也與上述的發現相似。
這項研究的第一個重要結論是,在 HIV 藥物治療的基礎下,將體內病毒量控制到測不到的狀態,是延長南非感染者壽命的關鍵。
其次,將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狀態,將對日後的健康和生活品質發揮極大的正向影響。特別是對資源相對不足的非洲,這可能具有重大的正向意義。
研究結論的應用限制
然而,與該研究一起發表的一篇評論呼籲,應該更加謹慎的處理此議題,不應太過輕率的暗示感染者在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下,其平均餘命及健康餘命與非感染者相似。Jepchirchir Kiplagat 博士和 Amy Justice 教授指出,在 2020 年有另一篇美國研究提到,HIV 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與非感染者相似,但與非感染者相比,感染者可能提早 16 年罹患其他的共病症或併發症。
除此之外,他們認為有必要針對研究對象的背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目前的研究取樣方式來看,該研究中「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可能比該研究中「病毒量測得到的感染者」及「非感染者」擁有更好的社經地位、更充足的營養、更少飲酒,並更少罹患肺結核。而上述這些背景優勢,將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但即便在應用上有上述的限制,就像研究團隊提到的,這些研究成果凸顯了 HIV 藥物治療在 HIV 高盛行率地區將帶來巨大且正向的影響。此外,努力使熟齡群獲得足夠的 HIV 藥物治療也有其必要性。
參考資料:
Payne CF et al. Differences in healthy longevity by HIV status and viral load among older South African adult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HIV 9: e709-e716,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S2352-3018(22)00198-9
Kiplagat J & Justice A. HIV viral suppression is key to healthy longevity. The Lancet HIV 9: e672-e673,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S2352-3018(22)0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