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HIV感染者如何看待C肝治癒後較高的疾病風險?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在《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上指出,相較於沒有感染 HIV 的民眾,HIV 感染者在 C 型肝炎治癒後五年內罹患包含肝病、心臟病的風險較高。同時,另一個法國研究也指出,在排除肝硬化患者後,已治癒 C 型肝炎的 HIV 感染者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也比非感染者更高。

在大多數的時候,我還是不大知道該怎麼跟大家分享「HIV 感染者可能有更高共病風險」相關的議題。直到近日在某場研討會上,聽到這段話:「讓病患確實了解自己罹患的疾病,還有該疾病的細部資訊,將有助病患與這個疾病相處…」

我完全可以明白,身為感染者當自己一次次讀到「研究證實 HIV 感染者罹患XX疾病的風險較高」這類標題時的心情。然而,或許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可以正確且詳實的意識到自己可能面臨的情況,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醫療團隊討論,找到更適切的方法來因應這不容樂觀的現實景況。

在你閱讀這篇研究報導之前,如果你對「肝炎」的基礎疾病知識沒有那麼熟悉(例如:B肝無法治癒但可以好好控制、C肝可以治癒等)。愛知識建議你可以先行閱讀《不是只有感覺累累的那麼簡單 aka 如何與肝炎相處》,在當中你可以閱讀到肝炎相關的基礎疾病知識。

本次,我們也特別邀請到亞東醫院的楊家瑞醫師針對這兩則 C 型肝炎相關研究分享台灣觀點,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C 肝這個疾病,並找到能夠與之共生的相處之道。

台灣觀點

醫療資訊及台灣觀點編審委員:亞東醫院感染科 楊家瑞醫師

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已知的結果是HIV感染者合併C型肝炎時,肝臟發生纖維化、肝硬化或是肝癌的風險會比單純只有C型肝炎感染的個案要高,因此,早期治療C型肝炎對HIV感染者而言更為重要。

在這篇資訊分享的第一篇文獻中,可以看出HIV合併C型肝炎感染,相較於單純只有C型肝炎感染的個案,經過C型肝炎的口服藥治療後,仍有較高的風險可能發生其他器官系統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率則和肝臟的高度纖維化相關;

另一篇法國的研究則同樣發現HIV感染者合併C型肝炎時,即使已治癒,且HIV獲得良好控制,仍然見到相較於單純C型肝炎感染者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很可能還是來自於HIV即使獲得控制,仍可能存在器官中慢性的發炎狀態。目前台灣的情況或許並不完全會見到和國外研究相同的現象,主要原因為台灣的感染者相對年齡較低,但這些研究仍然非常直得我們參考。

當然,如果能避免C型肝炎感染會是照顧自己健康最好的方法; 在U=U的推廣下,大家慢慢都了解到HIV的傳播是會受到控制的,但也不希望大家認為那就可以自由無套性行為了,畢竟U=U只能避免HIV的傳染,但無法防止其他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疾病,例如C型肝炎。因此,保險套的使用,仍然會是在尚未有C型肝炎病毒疫苗問世前,較好的預防感染C型肝炎的方式。

若萬一感染了C型肝炎,則應該盡快尋找自己常規就醫的感染科團隊諮詢,早期治療,目前C型肝炎的治癒率非常好,可以避免肝臟產生高度纖維化,進而導致將來更高的機會產生肝硬化或肝癌。

下列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 People with HIV have greater risk of ill health than others after hepatitis C cure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愛滋病毒加劇了因為 C 型肝炎(後續簡稱「C肝」)引發的肝損傷,導致同時感染愛滋病毒和 C 肝病毒的感染者出現失代償性肝硬化和死於肝衰竭的風險增加。雖然當代醫藥已經可以用抗病毒藥物治癒 C 肝停止肝臟繼續受損,但關於 C 肝治癒後肝臟的再生能力醫學界至今還沒有定論。而愛滋病毒是否也會影響肝臟再生能力,至今也沒有定論。 如果治癒 C 肝後肝臟無法再生,相較於沒有感染 C 肝的一般民眾,C 肝患者依舊可能面臨較高的肝病風險。不僅如此,感染C 肝還可能會對其他的器官造成負面影響,在當中對腎臟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特別大。感染 C 肝發生腎衰竭和心臟病病發的風險更高。

與此同時,愛滋病毒也會加劇這些器官系統和組織的損害。然而,目前還不清楚 HIV 感染者在治癒 C 肝後,肝功能改善的情況為何。

為了解愛滋病毒對 C 肝治癒後的長期影響,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招募了 332 位在過去一年內已經完成 C 肝治療的 HIV 感染者和沒有感染的民眾,進行了為期五年的追蹤研究。

news134-p3

關於第一個研究

這 332 位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如下:

  • 184 位是同時感染 C 肝病毒的 HIV 感染者,在當中有 54 位在參與研究時 C 肝尚未達到治癒的標準。
  • 148 位是感染 C 肝病毒的一般民眾,在當中有 23 位在參與研究時 C 肝尚未達到治癒的標準。
  • 大約有四分之三是男性,不到一半的研究對象是黑人
  • 在已經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肝硬化在 HIV 感染者群體中比非感染者群體更常見(26% 比13%,P=0.008)。
  • 在已經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HIV 感染者(53歲)比非感染者更年輕(59歲)。
  • 參與該研究的 HIV 感染者體內的 HIV 病毒量,在已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有 95% 達到測不到的狀態、未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則有 82% 達到測不到的狀態。

 

參與該研究的 HIV 感染者體內的 CD4 數值,在已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為 700、未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為 555。

研究人員對照了研究對象中治癒者和未治癒者、HI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之間的死亡,以及包含血液和淋巴系統、心臟、胃腸道、肝臟、腎臟和血管疾病等在內的「診斷標的疾病」。

死亡和罹患診斷標的疾病的人數在研究結束時被合併計算,因為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僅 15 位死亡和 75 位罹患診斷標的疾病。研究追蹤期間的數據顯示了以下狀況:

  • 預估已治癒 C 肝 HIV 感染者的死亡/罹患診斷標的疾病比率為24%,而治癒 C 肝非 HIV 感染者的該項比例為 17%。然而,當比較已治癒及未治癒 C 肝 HIV 感染者時,該項比例沒有明顯差異。
  • 如果針對診斷標的疾病進行分析,已治癒 C 肝 HIV 感染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因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比例最高。

 

在進行人口統計學調整後的分析結果顯示以下結論:

  • 在已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會影響死亡及罹患診斷標的疾病比例的風險因素是研究對象本身的 HIV 感染狀態(調整後風險率為 2.0,p=0.047)。
  • 而未治癒 C 肝的研究對象中,肝臟高度的纖維化(FIB-4>3.25,aHR 5.0,p=0.009)是唯一一個會顯著影響死亡及罹患診斷標的疾病比例的風險因素。

關於第二個研究

第二項發表在《AIDS》期刊上的法國研究,則對照了已經治癒 C 肝及未罹患 C 肝 HIV 感染者之間在死亡率上的差異。

該研究針對 2013 至 2020 年間,已經治癒 C 肝的 3,961 位 HIV 感染者與 33,872 位沒有感染 C 肝的 HIV 感染者進行對照分析。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概述如下:

  • 所有研究對象在參與研究時,體內的 HIV 病毒量皆已達到測不到的狀態
  • 研究對象的中位年齡為 52.0 歲(IQR:47.0–56.0)
  • 當中有 29,116 位研究對象(佔所有研究對象的 77.0%)是男性

在為期 3.7 年的中位追蹤期間,研究團隊觀察到下列現象:

  • 已治癒 C 肝 HIV 感染者的死亡發生率大約是沒有罹患 C 肝 HIV 感染者的兩倍(發生率比為1.9)
  • 研究追蹤 12個月後的數據顯示,曾經合併感染 C 肝的感染者,在追蹤期間因為任何原因的死亡發生率都是沒有罹患 C 肝研究對象的兩倍以上(IRR 2.4)。
  • 接受 HIV 藥物治療時間的長短、CD4,以及體內病毒量的抑制狀態,不會造成曾經合併感染 C 肝 HIV 感染者與死亡發生率之間的變化。

在 659位死亡的研究對象中,有 518 位研究對象的資料有登載死因。從相關資料中可以發現:

  • 肝臟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在 C 肝治癒者的組別中更加常見(17% 比 3%)
  • 在排除愛滋及肝臟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後,癌症是最常見的死因。

這個研究在設計時已經排除肝硬化的患者,也就是說該研究原本就已經排除 C 肝治癒但仍有高度因肝病造成死亡風險的個案。另一方面,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顯示,同時罹患 C 肝的 HIV 感染者在進行 C 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前,平均已感染 C 肝 15 年左右,這也顯示即使沒有嚴重的肝臟損傷,長期的 C 肝感染也可能造成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