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推薦閱讀

科技減害、藥與愛

在確認感染 HIV 之後到開始接受 HIV 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前的這段時間越長,通常也代表著當該名感染者要開始進行 HIV 抗病毒藥物治療時,他的免疫系統會比較低落、且體內的病毒量也越高。一般而言,在免疫系統低落及高病毒量的狀況下,治療後無法成功抑制病毒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在感染猴痘之後・台灣在地猴痘患者的真實故事

發表於 IAS 2023 愛滋大會的質化研究發現,大部分被診斷出罹患猴痘的澳洲男同性戀和雙性戀都經歷了嚴重的猴痘症狀、長時間的隔離,以及醫療人員對猴痘的污名與歧視等的痛苦經驗。除了來澳洲的研究之外,愛知識也特別邀請台灣本地的猴痘病患雪糕跟大家分享台灣的作法及當中的酸甜苦辣。

全球藥愛減害服務大不同,看看世界想想台灣

一項針對包含針具交換計畫(NSP)、成癮替代療法(OAT)、家用解麻藥物計畫(THN)、提供經管理的注射場所(SCF),及非法藥物檢測服務(DCS)這五項非法藥物減害策略的研究,進行了全球實施狀況的調查。全球只有九個國家同時擁有並實施了上述五種減害策略。那麼台灣有哪些藥愛減害措施呢?

性、手機與健康

手機交友、手機約砲、手機購物、手機健康…,在2023年的今天,利用手機協助打理生活點滴已經變成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日漸普遍的社交軟體已經改變了我們對於社交跟性關係安排,交友軟體的設計也形塑我們對於「社交性」(sociosexual relationship)實踐。

用藥、性與親密關係

一項針對美國費城女性靜脈注射非法藥品的研究指出,女性使用者更有可能與她們有親密關係的對象(包含性伴侶、協助施打的人、提供情感支持的人等)共用注射針具。人為何用藥?又或者,為何戒藥如此困難?除了藥物本身的成癮性質,還有用藥者置身的情感關係與社會脈絡因素..

英國檢方起訴準則將U=U納入評估是否起訴的要件

英國皇家檢察體系最新的刑事起訴準則提到,針對遭指控涉嫌傳播愛滋病毒的案件,可以將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視為可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證據。新的準則明確提到,如果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且知道「U=U(測不到病毒量=不具有傳染力)」這個科學證據的話,則不宜提起訴訟。

感染者體內為何會持續呈現慢性發炎反應?

近期的一項研究為「感染者體內持續慢性發炎」帶來新的觀點及討論。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具體說明究竟為何感染者體內會持續慢性發炎,但卻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並說明這個現象。近期的這個研究認為,感染者體內持續慢性發炎,是感染者在遭受感染後到開始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這個階段遺留下來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