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熟齡HIV感染者常見的共病:臺灣視角下的醫療整合與長照轉型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隨著抗病毒治療日益成熟,HIV 感染者壽命大幅延長,在臺灣 50 歲以上感染者比率已突破三成,熟齡感染者議題已成照護核心。根據疾病管制署 2024 年報告,至 2036 年,50 歲以上感染者預估將占總數 52%。

然而,長壽並非意味健康無虞,年齡增長帶來慢性病與功能退化風險,對感染者而言尤為明顯。

本文聚焦五大常見共病,結合臺灣真實案例、政策現況與建議,探討如何透過感染科為核心的整合醫療團隊,提升熟齡感染者的生活品質與長照資源可近性。

本文由 臺中榮民總醫院 謝佳吟個管師 撰寫。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熟齡感染者常見的五大共病

1. 心血管疾病
HIV 引發慢性發炎反應,抗病毒治療影響脂質與胰島素代謝,熟齡感染者高血壓、冠心病風險升高。

臺灣研究指出,50 歲以上感染者中高血壓盛行率為31%,高脂血症 29%,心肌梗塞及中風也偏高於同齡一般人群。根據 REPRIEVE 臨床試驗結果,即使是低風險感染者,仍可從他汀類藥物中獲益,降低心血管事件約35%。

2. 慢性腎臟病
TDF 類藥物對腎小管造成長期影響。研究顯示,使用 TDF 超過 5 年的感染者,eGFR 小於 60 者占比超過 10%。CKD(慢性腎臟疾病)合併率約為 12%,女性與年長者風險更高。

3. 骨質疏鬆與骨折
抗病毒治療初期影響骨質密度,加上年齡與活動量下降,骨質流失常見。根據疾管署研究,臺灣熟齡感染者骨質疏鬆盛行率為 22%,髖骨與脊椎骨折更是導致住院與長照需求主因。輕微跌倒便造成骨折的個案時有所聞,而許多感染者因疼痛與復原緩慢而選擇中斷治療與社交活動。

4. 代謝症候群 
感染者糖尿病與脂質異常風險升高,臺大研究團隊指出,熟齡感染者罹患糖尿病比率高於同齡無感染者。臨床觀察亦發現,體重增加與腰圍變化在服用特定藥物後明顯加劇,應及早介入營養諮詢與運動指導。

5. 神經認知障礙與憂鬱症
熟齡感染者常出現輕度認知障礙(HAND),如記憶減退、判斷力下降等。

臺灣社工團體指出,社會支持度低與疾病污名導致憂鬱盛行率達 35%,影響功能與治療依從性。依據 2023 年資料,高達 48% 的熟齡感染者曾出現輕度或中度情緒困擾,惟實際接受心理介入比例低於 20%。

此外,Frailty(衰弱症候群)在熟齡感染者中出現頻率逐年上升,感染者往往伴隨肌肉量流失、行動遲緩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圖表一】常見共病與臨床介入門檻

2025PR3-0828-p2

照護困境:小徐的故事

小徐(化名),50 歲,感染 HIV 逾 20 年,三年前因椎骨骨折住院,出院後需部分生活協助。原申請入住長照機構,卻遭機構以「不適合共住」為由婉拒。家中僅高齡母親照顧,無經濟與照護資源,長期臥床導致褥瘡與再住院。

經社工介入轉介感染科,組成「aging-care 團隊」,結合感染科、復健科、居家護理與社區社工,協助小徐獲得臨時喘息照顧與後續居家復健,狀況逐漸改善。

此案例凸顯三項重點:

  • 醫療與長照脫鉤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 長照機構對HIV感染仍有歧視性認知
  • 熟齡感染者的支持網絡薄弱,家屬負擔沉重。

政策現況與挑戰

根據 2023 年台灣感染者關懷聯盟調查,感染者申請長照服務遭拒比率為 57.6%。主要原因為機構誤解感染途徑,照服員培訓不足,民眾與服務提供者普遍對 HIV 存有恐懼。法令上雖無禁止,但實務操作中常以「健康安全」為理由拒收。 

臺灣長照 2.0 政策設計以年齡 65 歲以上為主,未考慮感染者早衰(器官老化提前 10 年)特性。

此外,缺乏針對感染者設計的服務路徑與轉銜流程。疾管署與衛福部目前就 HIV 患者於長照領域所面臨的困境研擬提出專責對策。

【圖表二】現行與建議政策比較表
2025PR3-0828-p4

政策建議:打造友善長照環境

  1. 制定感染者長照資格放寬條款,考量器官早衰與多重共病,建議納入 55 歲以上感染者即可申請。
  2. 強化長照機構管理條文,明定不得以 HIV 為由拒收,並設違規通報與行政責任制度。
  3. 政府設立「HIV 長照轉銜服務中心」,由疾管署與民間團體合作,提供資源整合與培訓平台。
  4. 將感染議題納入長照 2.0 服務方案中,設計「熟齡感染者照護流程」,強化社區服務能力。
  5. 建議設置 HIV 友善長照據點示範單位,提升機構實務經驗,減少民間業者疑慮。
  6. 增設專責社工與個案管理師職缺,強化跨單位轉介與感染者追蹤。 

結語:邁向整合式熟齡照護 

HIV 已非致命疾病,但熟齡感染者正走入另一階段的挑戰。慢性共病、功能退化與社會排除,讓許多感染者身陷制度縫隙中。唯有以感染科為核心的個人醫療團隊整合照護、推動政策制度改進、結合社區與社工系統,才能真正實踐「健康老化、有尊嚴地活著」的目標。 

未來,我們需將感染者視為長照政策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創造一個更公平、連續、友善的健康照護體系。從國家政策、醫療現場到家庭支持,每個環節都應齊心努力,讓熟齡感染者不只是「活得長」,更是「活得好」。

參考資料/

  1. 疾病管制署(2024)。台灣HIV感染者年度統計報告。
  2. 蔡孟倫等(2023)。熟齡感染者心血管風險評估研究。臺灣感染醫學雜誌,29(2),56–65。
  3. 林詩萍(2022)。從臨床到社區:熟齡感染者照護新模式。臺中榮總內部簡報。
  4. 台灣感染者關懷聯盟(2023)。感染者長照資源可近性調查報告。
  5. 世界衛生組織(2022)。HIV and Ageing: Global Policy Update.
  6. 國家衛生研究院(2023)。熟齡HIV感染者共病發展趨勢分析。
  7. REPRIEVE Study Group(2023)。Statins reduce CVD in PLWH: Final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