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熱門文章

活著,並且說話

活著,並且說話

1986 年,韓森得知自己感染 HIV 時,他才剛滿 17 歲,還不太清楚「陽性」和「陰性」的醫學意涵。   「『陽性』聽起來是好的嘛,陽光、正向,結果竟然是有感染。」他苦笑著回憶。當時,社會對愛滋病的恐懼與歧視讓他陷入深深的孤立,甚至連醫療界都還在摸索該如何面對這個新興疾病。

Read more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相對於其他除非透過血液檢查,可能比較不容易察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如果共病病癥出現在皮膚上面,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影響感染者的情緒,甚至是生活品質。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林冠吟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皮膚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

Read more

這樣可能感染 HIV,但這樣不會

如果你因為有點擔心自己可能感染 HIV 而來閱讀這篇文章。我想對你說,我明白擔心自己可能感染 HIV 的心情,但請不要過度擔心自己會感染 HIV。 也許你對 HIV 的認識還停留在多年前的媒體報導及衛教資訊,所以你記得的可能是愛滋病病患都會死的很難看、感染沒多久就會死亡,這一類恐怖而負面的印象。 從 1980 年代 HIV 現蹤以來,人類對於 HIV 病毒的認識、預防的方式、治療的藥物都在與時俱進。40 年後的我們,已經對 HIV 有更全面的認識,發展出有效預防 HIV 的方式,且能夠提供感染者有效、安全且便利的治療方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