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從烏干達 HIV 治療藥物共享的狀況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 Sharing anti-HIV medication is common in rural Uganda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一份在 CROI 2023 會議中發表以全國人口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在烏干達鄉村地區有將近十分之一的感染者提到自己有與他人共享 HIV 治療藥物的經驗。該研究也是第一個記錄非洲該現象,並以全國人口為對象的研究,該研究同時也為共享治療藥物的優缺點提出了新的觀點。

關於這個研究

研究團隊希望分析有多少人曾分享、給予、購買或販售自己的 HIV 治療藥物(後續將簡述為「共享治療藥物」),以及藥物共享現象是否與該地區感染者病毒抑制的狀況有關,所以他們在 2018 ~ 2020 年期間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增加了相關的提問。該問卷調查是 Rakai 社群世代研究的一部分,這個世代研究主要是針對烏干達中、南部三十多個社區中所有 15~49 歲的成年人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經統計,回收的二萬份問卷中有 2,852 人在當時正在接受 HIV 藥物治療。

這 2,852 位正接受藥物治療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如下:

  • 女性比男性多,比例大約為二比一
  • 有 266 位(佔 9.3%)選填曾共享 HIV 治療藥物的選項,且當中有 193 位(佔 7%)表示上述情況是發生在過去的一年內。
  • 男性(佔 12.9%)比女性(佔 7.4%)更有可能選填共享治療藥物的選項。以 25~35 歲之間的男性為例,有近五分之一選填曾分享治療藥物的選項。

總體而言,大多數選填曾分享藥物的研究對象表示,他們都同時有過分享藥物給他人,以及接受來自他人分享藥物的經驗。另一方面,當被問及分享 HIV 治療藥物的對象時,通常都是自己的朋友、配偶、性伴侶等關係最為密切的人們。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使用了迴歸分析來估算共享 HIV 治療藥物是否對當地感染者病毒量測得到或測不到(該研究的定義為病毒量小於40)的治療狀況造成影響。

經分析研究團隊有以下的發現:

  • 曾分享藥物但不曾接受他人給予藥物研究對象發生病毒量大於40的風險,是不曾分享及接受藥物研究對象的兩倍。
  • 不曾分享但曾接受他人給予藥物的研究對象更可能測不到體內的病毒量。但以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差異並不明顯。
  • 不曾分享且不曾接受他人給予藥物研究對象面臨的風險沒有增加。

藥物共享是助益或風險? 

「我們知道分享治療藥物的現象其實很普遍…在許多人的浴室和壁櫥裡都存放著處方藥物,隨時準備要與他人分享….但卻很少人願意重視 HIV 治療藥物共享的現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Caitlin Kennedy 博士說。

她同時提到,這項研究沒有對人們分享藥物的動機進行分析,動機的部分也將納入後續的研究中繼續調查、釐清。但可以確認的是,就像先前針對烏干達漁民分享藥物的研究提到的,當地的漁民因為出海捕魚而錯過回診時間、從而無法取得治療藥物時,就常互相分享 HIV 治療藥物。

此外,該研究的研究期間是在烏干達以 DTG(dolutegravir)做為主要的基礎處方之前。後續當長效注射型的治療藥物引進當地使用時,將會對當地感染者的服藥順從度及藥物分享的現象帶來影響。除此之外,她也提到後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確任 HIV 治療藥物的分享模式與後續產生影響兩者的關係。

南非及莫三比克的官方媒體及倡議人士則認為,對於無法獲得醫療資源的人們和常面臨斷藥困境的社區來說,HIV 治療藥物共享是一種常見的公衛對應措施。

Kennedy 博士認為若能將該研究的結論運用於具體的公衛政策中(例如將因某些特殊原因而造成服藥順從性不佳的感染者,與專門分享治療藥物給他人的感染者進行配對),將可能有助於提高整體 HIV 感染者的治療服藥順從性。

「在我們的工作經驗中,『分享治療藥物』這個作法比較是提高服藥順從度的公衛策略,而非潛在的公衛風險… 若將每個感染者視為單獨的個體時,就更難判定這樣的行為是好?還是壞?」 

參考資料:
Ssekasanvu J et al. (Kennedy C presenting) ART sharing is common and associated with viremi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Uganda. 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Seattle, abstract 2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