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是什麼讓「芝加哥病患」和「奧斯陸病患」愛滋被治癒?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CROI 2025 大會上發表的兩份海報指出,又有兩位感染者因為罹患癌症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似乎已經治癒 HIV。如果這兩位感染者體內持續無法測得病毒,他們將成為全球第九和第十例愛滋痊癒的病例。面對這樣的狀態,科學家們正試圖找出這些治癒病例在治療時的共通性。

下列醫藥資訊原報導出處為 AIDS MAP: Two more people with HIV may be cured after stem cell transplants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CROI 2025 大會上發表的這兩位可能已經痊癒的感染者,第一位被稱為「芝加哥病患」,他在首次中斷 HIV 藥物治療後,開始可以測到愛滋病毒,但在第二次停止 HIV 藥物治療的 10 個月之後,體內持續無法測到病毒。第二位則被稱為「奧斯陸病患」,奧斯陸病患接受來自兄弟姊妹的幹細胞移植後,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 Ruxolitinib (在台上市名稱為「捷可衛」)來治療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他在停用HIV 藥物治療兩年後,體內持續無法測到病毒。

雖然幹細胞移植手術對不是癌末的病患來說風險太高,但科學家們可以從這些HIV 痊癒感染者的案例中尋找能夠更廣泛被應用療法的線索。

奧斯陸大學醫院的 Marius Trøseid 博士在記者會中提到:「每個案例對於探索治癒 HIV的療法都很重要。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對照這些案例後,試著找出他們之間可以應用於 HIV 治癒的共通性… 」

在介紹最新治癒的個案「芝加哥病患」及「奧斯陸病患」前,你可以在愛知識網站透過搜尋「治癒」關鍵字,了解之前已治癒 HIV 案例的相關介紹。

芝加哥病患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醫學中心的 Paul Rubinstein 博士在會議中向大家說明了「芝加哥病患」的相關資訊。「芝加哥病患」是一位 67 歲的男性,他被診斷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時,已經感染 HIV 14 年了。

他在接受降低劑量條件療法後,從帶有雙 CCR5-delta-32 突變基因的非親屬捐贈者處移植了幹細胞。移植幹細胞一年後,他血液中的病毒量、周邊血液幹細胞的 HIV RNA 和 DNA,以及相關的病毒反應都無法檢出,因此在他接受移植手術的 15 個月後,他第一次停止 HIV 的藥物治療。

在停止藥物治療大約兩個月後,該男子血液中的病毒量反彈至將近 800 copies/mL,因此,他重新使用吉他韋(Biktarvy®)進行治療。經追蹤檢測,雖然血液中的病毒量出現反彈,但他的周邊血液幹細胞中仍檢測不到 HIV RNA 和 DNA,且其他相關檢測也沒有出現變化。Rubinstein 博士表示,在這樣的狀況下,反彈的病毒量應該是源自手術前已受感染細胞中的殘留病毒,但在幹細胞移植手術後,體內的新細胞「確實受到保護」。

在使用重新使用吉他韋進行治療的兩年後,該男子第二次停止 HIV 藥物治療,在停止藥物治療 10 個月後,相關檢測均維持在無法檢出(定義中的治癒)狀態。

Rubinstein 博士在受訪時表示:「這個個案顯示要清除體內既存的 HIV 病毒庫有多麼困難,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 CCR5-delta-32 細胞有強大的保護力,就算體內病毒反彈,依舊有可能治癒… 」

奧斯陸病患

會議中 Trøseid 向與會者介紹了暱稱為「奧斯陸病患」的相關背景。奧斯陸病患是一位 58 歲的男性,在診斷出罹患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DS,一種血液疾病,也稱「血癌前期」)之前,他已經感染 HIV 14 年了。

經檢測,該病患自體擁有單點突變的 CCR5-delta-32 基因,隨後藉由幹細胞移植手術,移植了來自親兄弟的幹細胞(他的兄弟擁有兩個突變點的 CCR5-delta-32 基因)。

手術後,他出現嚴重且長期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並使用免疫抑制劑 Ruxolitinib 進行治療。之後的檢測結果顯示,移植的細胞已經完全取代了他原本體內的舊細胞。

在接受移植手術的兩年後,他開始中斷 HIV 藥物治療。在中斷 HIV 藥物治療的兩年後,他血液中依舊無法檢出 HIV 病毒,以及 HIV 特異性 CD4 和 CD8 T 細胞反應,同時體內的 HIV 抗體也逐漸下降中。

Trøseid 表示,這代表該男子體內已經沒有剩餘的病毒可以觸發免疫反應了… 雖然在他的腸道淋巴中依舊可以檢測到微量的 HIV DNA,但在他的血液及腸道中都沒有發現完整的 HIV DNA… 」

探索治癒的線索

研究人員仍在嘗試釐清為什麼這些感染者可以透過幹細胞移植痊癒。

大多數已經治癒病患的幹細胞捐贈者都擁有兩個突變點的 CCR5-delta-32 基因,但也有一些病患的捐贈者只擁有單點突變、甚至不具突變點的CCR5-delta-32 基因。另一方面,有些病患採取了強度較強的治療方式,有些則採取相對溫和的治療方式。同樣地,有部分病患術後經歷了嚴重的 GVHD,有些則沒有。

Trøseid 在受訪時表示,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大多把研究重點方在 CCR5 的基因突變。但他認為在日內瓦病患的案例出現之後,應該會有更多的科學家把研究重點放在如何降低既有細胞的 HIV 病毒庫。

Rubinstein 博士則表示,現階段必須把所有已治癒的個案放在一起看,希望可以從中找到治癒案例的共通性。

參考資料:
Rubinstein P et al. Sustained HIV remission despite transient rebound viremia after a CCR5∆32/∆32 stem cell transplant. 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San Francisco, abstract 531, 2025.
View the abstract on the conference website.

Trøseid M et al. HIV remission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from CCR5Δ32/Δ32 sibling donor. 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San Francisco, abstract 532, 2025.
View the abstract on the conference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