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
一項針對英國肝發炎指數異常 HIV 感染者的研究提到,在英國有約 20% 的感染者發生具臨床意義的肝細胞損傷,包含酒精、代謝症候群、體重超重,以及第一代 HIV 治療藥物 ddI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肝細胞損傷的風險。同時該研究結果也顯示,可以透過治療代謝症候群及戒酒來降低其風險。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過去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酒精性肝炎在英國已經逐漸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 HIV 感染者發生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然而,現有研究對感染者慢性肝炎的疾病發生率和成因的研究結果多有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Sumita Verma 和 Yvonne Gilleece 教授研究團隊希望可以透過探討感染者罹患慢性肝炎的成因,進而為肝炎預防提供更好的建議。
關於這個研究
該研究招募了檢驗時間相隔六個月以上,但兩次肝臟釋放酵素值「丙氨酸轉氨酶」(GPT,也稱為 ALT)高於正常值上限的1倍的 HIV 感染者做為研究對象。透過血液化驗、肝臟硬化程度測量和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希望能夠歸納出這些研究對象慢性肝炎發生的成因。
這 274 位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如下:
- 年齡中位數為52歲、92%為男性
- 感染 HIV 的感染年資中位數為15年
- 22% 在 1996 年英國開始使用新型 HIV 治療藥物之前就已經感染 HIV
- 96% 的研究對象體內病毒量測不到
- 70% 血脂異常、14% 有糖尿病,26% 的研究對象經診斷患有代謝症候群
- 64% 被歸類為超重(BMI 指數 ≥25)、20% 被歸類為肥胖(BMI 指數 ≥30)、
- 35% 每周酒精攝取量超過最高建議值、35% 經檢測後被歸類為「酗酒」
- GPT 中位數為 59 IU/L(輕度升高)、20% 研究對象的 GPT 是正常值上限的兩倍
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歸納、統計相關數據後,有以下發現:
- 20% 的研究對象有具臨床意義的肝纖維化(肝臟硬化程度在 7.1kPa 以上)
- 70% 的研究對象有脂肪肝(也就是俗稱的「肝包油」、正式學名為「肝細胞的脂肪變性」),且 52% 的研究對象有中度至重度的脂肪肝。
- 有具臨床意義肝纖維化的研究對象中,有半數存在多種風險因素:
- 44% 有「飲酒」
- 46% 有「代謝症候群」
- 56% 有「已知會導致脂肪肝或GPT升高的 HIV 藥物治療史」,這些可能會導致脂肪肝或 GPT 升高的藥物包含 ddI、d4T、衛滋,以及長期使用含 efavirenz 成分(如:希寧、亞翠佩)的藥物進行治療
- 60% 的研究對象擁有至少一個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即酗酒或代謝症候群)
研究團隊透過多變量分析發現,下列三個因素可以用來預測發生具臨床意義肝纖維化的可能性:
- 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 HDL)數值(負相關)
- 較高的天門冬氨酸轉胺酶(簡稱為 AST或 GOT)數值
- 有使用 ddI 進行 HIV 治療的藥物使用史
同時,研究團隊發現有兩個因素可以用來預測發生脂肪肝的可能性:
- BMI 指數
- 有使用 ddI 進行 HIV 治療的藥物使用史
總結
研究作者建議,過往曾使用過 ddI 進行 HIV 治療的感染者都應該要接受慢性肝炎的篩檢。此外,雖然在多變量分析中,「飲酒」並未被納入風險因素,但研究作者仍表示自己對於高比例「問題性飲酒(酗酒)」的擔憂。
研究作者在總結時提到,應該要提供已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感染者生活改善指引,並適時提供相關檢測。同時醫師也應該進一步了解 HIV 感染者罹患肝炎的風險因素,以便適時提供醫療協助。
參考資料:
Katarey D et al. Nonviral liver disease burden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levated transaminas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published online, 12 Octo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