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給彼此個機會吧…」
32 歲的 Ken 在受訪時這樣說到。
Ken 在當兵體檢時檢驗出感染 HIV 及梅毒至今也過了 12 年。他曾因為人生轉折與生命低潮放棄治療,後來又因為心境調適再次開始接受治療,並處理 C 型肝炎及 ADHD 等共病。聽完 Ken 的經歷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感染者尋覓醫療團隊的過程像極了愛情…要勇敢但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
本文章由愛知識 iKnowledge 採訪、撰寫及編輯,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生活在台灣北部及中部的 Ken,在驗出感染 HIV 後也曾有一段穩定回診、接受治療的時間,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一度放棄治療。
Ken 形容自己是那種如果長時間沒有回去回診,或是長時間忘記吃藥,就會對醫師產生愧疚感的那種病人,而在愧疚感的驅使下就可能選擇去其他的醫療院所就醫。因此,當 Ken 決定重新開始接受治療的時候,沒有回到原本的醫院看診,而是選擇到另一家醫院的感染科尋求幫助。
讓感染科醫師成為你的家庭醫師
透過定期的檢查及回診的過程,Ken 與自己的感染科團隊逐漸變得熟悉、也逐漸建立信任。約莫 5、6 年前某次到感染科回診時,Ken 的醫師告訴他,他感染了 C 型肝炎。他依舊記得在那個當下醫師是這樣跟他說的:「C 肝的治療要好好的做,因為(在台灣)每個人的一生就只能補助治療一次…」。在與醫師討論的過程中,聽到 C 肝治療如果沒有補助需要自費的金額時,Ken 感到相當驚訝。對於從小生長在台灣「全民健保」醫療環境下的他,無法想像原來有些疾病的治療費用竟如此驚人。
Ken 的梅毒跟 C 型肝炎治療都交給了感染科醫師,當問起這兩個疾病對他的影響時,他這樣說到:
相較於梅毒的治療經驗,C 肝治療帶來的影響反倒跟治療本身沒有太直接的關連。那時,因為不想讓另一半感染 C 肝,Ken 與另一半改變了長久以來無套的性行為模式,在發生關係時堅持使用保險套。
透過感染科團隊認識其他專科醫師
立基在與感染科醫療團隊的信任之上,大多數的共病 Ken 會選擇先讓感染科醫師處理,如果感染科醫師建議要轉診其他專科,他才會到其他的專科就診接受治療。
當然也有某些疾病是感染科醫師沒有那麼擅長處理的,在這樣的狀態下,感染科團隊就會協助轉診到其他的專科友善醫師那進行診治。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醫師會著重在「治療疾病」本身,而做為當事人的感染者除了是否可以獲得有效的治療,還會有「醫療過程感受如何」的思考。兩者思考的焦點有時確實有可能存在落差。Ken 某次轉診到大腸直腸科處理痔瘡的經驗,就凸顯了兩者間的差異。
透過網路搜尋適合自己的「他」
在這當中也有些例外的疾病,例如成人 ADHD (過動症)及躁鬱症等身心科的疾病,Ken 就會先在網路搜尋相關的疾病資訊及醫師評價後,就用神農嚐百草的實驗精神,起身前往掛號治療,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醫師。
在這幾年持續尋找及接觸不同身心科醫師後,認為「擁有下列這些特質的醫生是比較適合我的醫生」:
給彼此一個機會吧
感染者尋覓適合自己醫療團隊的過程像極了愛情… 需要謹慎評估後,勇敢付出行動。在每個一來一往之間,也得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再做出適當的調整及判斷。
在穩定接受治療這些年後,Ken 想對醫護人員說:
同時,Ken 也希望對同為感染者的家人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