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

一項在 CROI 2025 會議中發表的研究指出,在美國有過半接受治療補助的慢性 C型肝炎患者,同時罹患了至少一種精神障礙或物質使用疾患。該研究同時發現,較年輕接受醫療補助的 C 型肝炎患者同時被診斷出罹患 STI、精神障礙,或有非法藥物使用疾患的機率也較年長的受助對象高。
下列醫藥資訊原報導出處為 POZ: Half of Medicaid Beneficiaries With Hep C Had at Least One Comorbidity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C 型肝炎(後續簡稱「C 肝」)是一種由病毒引起具傳染性但可治癒的疾病。一般而言,C 肝會通過直接的血液接觸(如靜脈注射)傳播。未經妥善治療的 C 肝感染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甚至死亡。

關於這個研究
這個名為《2016 至 2020 年醫療補助治療慢性 C 肝共病情況》的新研究,使用 2016 到 2021 年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醫療補助的相關數據,藉以評估年齡在 18 到 44 歲與 45 到 64 歲兩個年齡組接受醫療補助的慢性 C 肝病患,在診斷出 C 肝後一年內同時罹患其他共病的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在接受治療補助的慢性 C 肝 患者中,同時感染 HIV、罹患性傳染感染症(STI,俗稱「性病」)、有精神障礙,或有物質使用疾患的比例很高。研究團隊進一步依照研究對象的年齡進行分析後,有以下發現:
- 59% 接受治療補助的慢性 C 肝患者,年齡介於 45 到 64 歲之間
- 相較於年齡介於45 到 64 歲之間的研究對象,18 到 44 歲的研究對象較少同時感染 HIV,也較沒有酒精使用過量的狀況。但被診斷出包含披衣菌感染在內的 STI 比例較高,且罹患至少一種精神障礙或非法藥物使用疾患的可能性更高。

總結
「我們觀察到不同年齡組慢性 C 肝病患的共病模式有所不同。相較於年齡較長的研究對象,較年輕接受醫療補助的 C 肝病患的共病負擔較重… 提供全面或具目標性的介入措施及服務,可能可以幫助年輕的受助 C 肝病患解決包含 STI、非法藥物使用疾患等在內的多重共病問題… 」
跟 A 型肝炎及 B 型肝炎不同,C 肝目前沒有疫苗,因此預防 C 肝感染的最佳方式是避免發生具感染風險的風險行為、接受 C 肝篩檢。若確認感染了 C 肝病毒就即時接受治療。
美國現行醫療指引建議成年人一生至少應接受一次 C 肝篩檢,有風險行為的民眾則建議定期篩檢。另外,婦女在每次懷孕時皆須接受 C 肝篩檢。在台灣,45 到 79 歲的民眾(原住民為 40 到 79 歲)則有補助可以免費進行一次 C 肝篩檢,若檢驗出感染 C 肝也能接受免費治療。
愛知識 iKnowledge 曾邀請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針對肝炎進行詳盡的說明,邀請您可以前往閱讀並觀看《不是只有感覺累累的那麼簡單 aka 如何與肝部共病相處》專題報導,獲取更多 C 肝相關知識。
以下是 POZ 網站提供的降低 C 肝感染建議:
- 不要注射非法藥物能夠降低感染 C 肝。與他人共用針頭、針具、加熱器、鼻吸器等都可能導致 C 肝感染。如果你有注射非法藥物,使用新的針頭、針具將能降低感染 C 肝病毒的風險。
- 如果必須共用針頭及針具,事前用漂白水徹底消毒可能可以降低感染 C 肝的風險,但降低風險的效果還是不如新的針頭、針具。
- 不要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或其他可能接觸到血液的個人用品。
- 如果你正在考慮要刺青、紋身或打耳洞等,請找有聲譽、有執照的專業人士為你服務,全程也應按衛生主管機關的規範全程使用無菌設施。
- 使用保險套將可降低透過性行為感染 C 肝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