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其實我認為在不同的群體間,很難有真正的同理。
然而,雖然無法真正同理對方的感受與處境,卻能藉由認識對方所處的環境、面臨的人事物後,找到有機會可以對話、可以溝通的空間。
在過往的經驗中,我時常會有一種「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的感受。
某些議題因為媒體的報導與追蹤,歷經多年後,終於引發關注,甚至得以修法使權益可以落實。
而在某些議題上,透過某些特定立場媒體的報導後,卻加劇了對特定族群或議題的污名與歧視。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檢視今日媒體所處的時代、所面臨的人事物,那麼對於媒體的想法會不會有所不同?
對我來說,或許能夠更近一步瞭解媒體在怎樣的思考基礎下挑選報導視角,也或許能近一步思考在大環境之下能夠怎樣看待媒體的報導。無論如何,能夠多認識對方所面臨的種種,總是可以多點瞭解對方的處境,也在當中試著找到可以相處、對話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閱讀這篇報導之前,我們也建議你可以先閱讀 <是保障還是枷鎖?淺談 HIV 感染者在台相關法律>一文。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可以快速理解在台現行的 HIV 相關法條,並且通過幾個實際案例,初步瞭解 HIV 感染者在台灣面臨的處境。
多年來, HIV 倡議者和研究人員一直抨擊主流媒體在報導 HIV 相關案件時慣用的污名視角。然而,最近一項發表在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的人類學研究指出,記者目前所處的媒體環境使得他們難以改變對 HIV 相關案件的污名報導視角。
隨著網路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面臨著用更少的員工製作更多新聞內容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導致記者逐漸仰賴警方發布的新聞稿作為報導的單一資料來源, 在面臨HIV 感染者違法事件的報導也是如此。該研究的作者認為,如果不刻意去改變現有對 HIV 感染者刑事案件的慣用報導論述方式,那麼既駭人聽聞又高度污名化的 HIV 新聞報導模式將持續存在。
先前的研究通常都聚焦在媒體如何透過報導 HIV 相關的刑事犯罪案件,讓感染者看起像是社會的威脅,並藉以誇大 HIV 傳播的風險。這類的信息經常立基於錯誤、負面的性別和種族刻板印象,並會提高社會大眾對於 HIV 感染者及非主流群體的污名及負向觀感。
加拿大的 HIV 刑事罪責尤其嚴厲, HIV 感染者即使沒有將 HIV 傳染給性伴侶,仍會因為沒有告知自己的感染狀態而面臨被定罪的風險。
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的 Colin Hastings 博士想了解記者如何撰寫與 HIV 相關的刑事案件報導。因此,他以人類學研究法為基礎,訪談了 20 名記者和一名警方的代表。這個訪談通常會從邀請參與者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工作日開始,進而找出影響他們工作的要件。
追求快速、即時的媒體環境
訪談結果顯示,持續要在多個平台上發布新聞的壓力,阻礙了記者對報導的內容進行事實核查或深入調查。一位記者在訪談中描述了他的看法:
「每個小時都是截稿的最後期限…所以有時我會想…如果多給我一些時間去完成這些報導,這則報導的品質可能會好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其他來源既有的報導再加以改編,就成了一種快速且可用的編輯策略。舉例來說,在撰寫刑事案件新聞時,警方發布的新聞稿就成了重要的消息來源與參考資料。
一位的網路媒體記者告訴研究團隊,她的工作是如何「複製、貼上」的。
同時另一位記者告訴研究團隊:
「警方每天都會給記者一份新聞稿,用以更新每天的狀況及案件發展,我通常就是看完警方的新聞稿後,稍加改寫就可以上線了…」
不僅複製內容、也轉述了觀點
許多受訪的記者都認為這是當代新聞從業者的不幸,然而,做為記者,卻無可避免的必須追逐截稿上傳的期限。然而,記者們在受訪時也明確的指出,仰賴警方提供的新聞稿進行改編,不僅意味著直接轉載警方提供的訊息,也意味著轉載警方對此一新聞事件的觀點及看法。
一名警方代表在受訪時表示,「警方會以『案件後續是否會威脅到公共安全』來決定是否要要對外發布。經判斷後若決定要對外發布,在警方的新聞稿中會透過個人信息、面臨刑事訴訟的內容,和他們構成的危險等三個部分的描述,讓閱讀者能夠具像的感受到這名罪犯對公眾安全造成的威脅。」
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中,並將HIV 感染者視為罪犯的思考背景下,就很容易產生不揭露犯行者感染 HIV 的狀態就可能會誘發後續的危險犯行。正如一位資深記者所概述的:
「報導犯案者故事的媒體記者通常比較資淺,且沒有足夠的經驗、時間或資源來質疑警方的觀點。」
「如果警方總抱持著不揭露犯案者感染 HIV 的個人資料就會產生後續的危險犯行的思維,那麼感染 HIV 就會不斷的被視為犯罪。所以當警方的新聞稿說感染 HIV 是犯罪時,改寫的記者就會承接這樣的思維,認為感染 HIV 是種犯罪…」
現今媒體環境下的「好」報導
於此同時,可能構成對公共安全威脅的論述同時也在暗示著記者,這個案件有高度被報導的價值。
一位專跑突發新聞的記者指出:「警方可能會非常明確地表示,這個案件存在巨大的公安因素考量。這個說法對我們來說,就會被解讀為這個案件擁有高度的新聞價值。」
決定新聞價值的因素除了公安考量外,同時還取決於這篇報導會不會被大量閱讀及轉貼分享。對於媒體經營者來說,「好」的標題是那些可以吸引最多讀者閱讀的標題。
一位名為 Lisa 的資深記者解釋了這樣對標題的「好」定義,是如何變成記者們的壓力,進而讓 HIV 相關犯行的新聞標題變得更加聳動。
「身為撰寫報導的記者,你可以為報導預先落出兩組標題,公司的系統會將兩組標題都發出去給讀者,然後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哪個標題會帶來更多的點擊率。長久之後,你就會明白哪個是點極率較低的無聊標題,然後撰寫出更加聳動卻有較高點擊率的新聞標題。」
「好」報導對警方的價值與意義
不僅如此,受訪的警方代表還說明了記者們使用警方新聞稿的內容進行改寫後,將如何提升警方辦案的效率。
「透過網路新聞的轉貼及分享,將可以輕易的讓大多數的民眾都獲得犯行人的相關資訊… 正因如此,我們現在常看到一個現象,犯行人在我們公布他們照片的不久之後就投降歸案。這對我們(指警方)來說,是相當有效率的作法。」
由於警察經常能加劇社會中種族和社經地位的不平等,警方透過媒體改寫報導讓警方影響力擴大的作法,讓許多人感到擔憂。
如果想要改變,你或許可以這樣做
這項研究說明了記者們在網路媒體興起的背景下,如何透過複製 / 貼上警方發布的新聞稿內容,去應付無窮無盡的截稿期限,並且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調查及審視相關的信息。在此狀況下,記者直接 / 間接的認同了警方將 HIV 感染者視為公安威脅的觀點。
Colin Hastings 博士指出,在採訪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並非所有接受訪談的記者都對依賴警方新聞稿作為單一的信息來源感到滿意。然而,由於他們現今的媒體環境讓他們越來越難改變現狀,也越來越難透過撰寫報導提出不同的觀點。
如果你想改善 HIV 感染者的處境,以下是研究主持人給你的建議:
- 製作可以與警方抗衡的媒體素材(如新聞稿)
- 製作以社會正義為主題的系列報導
- 支持並投資不追求即時、且報導較為深入且長篇的機構及媒體
- 擴通過獨立出版、社群自媒體或面對面的論壇活動來傳散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