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我們真的活下來了:熟年HIV感染者的照顧心聲與制度期待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我們都以為不會活那麼久。二十年前,剛得知確診的那一刻,誰敢想像自己還能談「老後生活」?但我們真的活下來了。吃藥、追蹤、撐過情緒起伏、社會眼光,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只是,老化來得比想像中更快、更沉重。

本文由 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 徐森杰 撰寫。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我好像比別人老得快」——我們的身體知道

很多帕斯堤(編註:「帕斯堤」源自英文的「Positive」,是 HIV 感染者的另一種稱呼)說過類似的話:「怎麼才五十出頭,就開始記憶力不好、骨頭酸痛、常常感覺好累?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真的比非感染者老得快。研究指出,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老化速度比常人快10到15年,許多共病提早出現,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慢性腎病、甚至認知障礙(Pathai et al., 2014)。

而且 HIV 會對身體慢性發炎反應造成影響,使得器官功能加速衰退,這就是「加速衰老」與「加重衰老」的現象(Pathai et al., 2014; Ruzicka et al., 2019)。年紀不大,卻有著七十歲的身體,這不是誇張,而是很多人的現實。

「我不是不想被照顧,是不知道要去哪裡求助」——制度的門檻還在

目前台灣的長照資源主要針對 65 歲以上或明顯失能的長者。但我們的「提前老化」,很多時候被排除在制度之外。

有些人明明身體已經退化,卻因為年紀不到,被排除在照顧門外;有些人好不容易申請了服務,卻因為 HIV 身份,被照服員拒絕。

有研究顯示,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對愛滋缺乏正確認知,近三成員工誤以為在餵食過程中需要完整防護裝備來避免感染。而無論在教育訓練前後,工作人員照顧傳染性疾病住民的意願程度,愛滋病都是最低的(武香君等,2019)。

這讓人心痛,也讓人困惑:制度不是應該照顧需要的人嗎?

還有一些人,為了避免被排擠,不敢說出感染身份,只能偷偷藏藥吃,日復一日地忍耐。

我們不是要什麼特權,只是希望這個制度能看見我們的真實處境,讓我們也能走進那扇照顧之門。

2025PR3-0807-p2

「我希望我死的時候,有人知道我要什麼」——照顧,是關於選擇

在對中老年訪談的焦點團體裡,許多帕斯堤說得很直接:
我們不怕身體壞掉,我們怕的是,在生命結束前,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心聲。

有人希望能夠好好安寧走完最後一段;有人想提早安排遺囑與後事;也有人說:
我希望可以在熟悉的地方,好好說再見。

還有人這麼說:
我想要一個可以聊心事、分享遺憾、談信仰的照顧空間,而不是只有量血壓、換尿布。」

這些需求其實並不過分,在加拿大,已經有專為感染者設計的安寧照顧空間,將醫療、心理與靈性照顧融為一體,讓人能在理解與尊重中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照顧不是「被處理」,而是「被理解」與「被選擇」的過程。

「我希望有人願意聽我說話」——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同樣重要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病,而是孤單。

隨著年紀增長,很多帕斯堤面對的,不只是身體衰退,
而是情緒低落、孤獨感加重,甚至出現憂鬱徵兆。

有些人早就斷了與原生家庭的聯繫;
有些人一輩子獨居,身邊朋友也一個個凋零。

孤獨不是小事。
有研究發現,社交瀕臨孤立的人,死亡風險竟然是那些社交活躍的人的兩倍(Barnes et al., 2022)。但在我們的長照制度中,「心理支持」常常被忽略。

《與愛偕老》手冊就提醒我們,要有社群支持網、參加團體、互相串連,因為這些不是「活動」,而是「生存」的基礎(露德協會,2019)。

「我們不是沒準備,是沒人教怎麼準備」——自我照顧也需要學習

我們並非消極等待照顧,事實上,很多人都想好好規劃自己的老後,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始。

2025PR3-0807-p3

《與愛偕老》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例如:

  • 整理健康筆記,了解自己的共病與用藥
  • 提早思考照顧選項,釐清「我要什麼」「不要什麼」
  • 勇敢使用NGO與社福資源,不用害羞
  • 學習安排遺囑、信仰支持,甚至是告別式
  • 和親友一起討論共老的可能性,彼此成為照顧者

這些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該練習的,但目前公共部門很少提供這樣的教育,反而是民間 NGO 在默默耕耘。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服務,是一種被接住的感覺」——從個人走向改變

制度不會一夜之間改變,但我們也不是孤單的個體。

台灣露德協會關愛之家愛加一協會等,近年來推動感染者的友善照顧、共老實驗空間,也積極和政府溝通政策方向。
這些努力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只能等待,我們可以發聲,也可以參與。

未來我們期待:

  • 長照評估標準能納入「提前老化」情況
  • 感染者有專責照顧中心,整合社工、醫護、心理等跨專業服務
  • 社區據點能真正包容感染者的存在
  • 鼓勵感染者建立自己的互助網絡
  • 為照服員提供感染者照顧訓練手冊,提升實務理解

照顧不是福利,是我們每個人活過一生後該有的保障。

2025PR3-0807-p4

結語:我們值得一場安心的老年

曾經,我們拼命活下來。現在,我們想要活得有品質、有選擇、有同行者。

長照,不應該是我們最後的孤島,而應該是一個溫暖的港口。讓我們,不再害怕衰老,也不用為照顧感到羞愧。

我們一起活過、愛過、撐過。讓我們也一起,老得好、走得安。

參考文獻/

  1. Barnes, T. L., Ahuja, M., MacLeod, S., Tkatch, R., Albright, L., Schaeffer, J. A., & Yeh, C. S. (2022). Loneliness, Social Isola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Large Sample of Older Adults. J Aging Health., 34(6-8), 883–892. https://doi.org/10.1177/08982643221074857
  2. Pathai S, Bajillan H, Landay AL, High KP. Is HIV a model of accelerated or accentuated aging?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4;69:833-42.
  3. Ruzicka, D. J., Imai, K., Takahashi, K., & Naito, T. (2019). Greater burden of chronic comorbidities and co-medications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 versus people without HIV in Japan: A hospital claims database study.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25(5), 358–365. https://doi.org/10.1016/j.jiac.2018.10.006
  4. 武香君、陳孟君、盧柏樑 與馮明珠。(2019)。長照人員傳染病認知、態度、照顧意願及教育成效.。長期照護雜誌,,23(3),185-201.。https://doi.org/10.6317/LTC.201912_23(3).0003
  5. 台灣露德協會(2019)。《與愛偕老:熟年帕斯堤自我照顧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