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當我們談照顧,別讓愛滋感染者被遺漏

FavoriteLoading〔文章加入收藏〕

臺灣長期照顧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供所有有照顧需求的人一個穩定、安全、可負擔的支持網絡。無論是因疾病、障礙或突發事故,只要生活中出現了持續性的失能需求,就應該被納入照顧體系之中。

然而,我們在推動政策時,往往仍不自覺地以「高齡者」作為長照對象的主要想像。從”安老”、”老老照顧”到”高齡社會因應”的語彙中,我們忽略了這些服務的核心應該是「需求導向」,而非單一的年齡劃分。

這樣的預設,讓一些非典型的服務需求者——例如愛滋感染者——被排除在討論與政策設計之外。除了愛滋身分之外,在其他符合服務資格的狀況下,時常在申請的每個環節感受到阻力與疏離。

本文由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葉珈語 撰寫。

歡迎轉載、引用,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並連結愛知識 iKnowledge 網頁。

長照不是給「老人」的,它是給需要的人

臺灣現行的長照服務,依據服務場域與對象需求,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型: 

  1. 居家式服務:提供照顧服務員到宅協助日常生活,如洗澡、備餐、陪同就醫、家務清潔等,是許多獨居者與失能者最需要的支持方式。
  2. 社區式服務:包括日間照顧中心、C據點、巷弄長照站等,讓失能者白天能有去處,家屬也能喘息。
  3. 機構式服務:如護理之家、養護中心、安養機構等,提供全天候照顧,適用於無法在家照顧或需求密集者。

此外,還有交通接送、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家庭照顧者支持等資源,形成一套多層次的長照網絡。

「長期照顧服務法」明定,長照服務的對象是因身心功能障礙,導致生活失能且持續六個月以上者。申請者可能是年長者,也可能是因意外或疾病而早早面臨失能生活的人。

這代表——只要有照顧需求,就能申請長照。不是只有老人才需要,也不是只有「家庭支持好」的人才能使用。

然而,這樣的制度設計對愛滋感染者來說,卻常常像是「寫在法律裡但進不了現實」的權利。

葉伯伯的故事:我只是想留在熟悉的地方

葉伯伯七十多歲,過去因藥物使用多次入監。最後一次出獄時,他已經沒有家人能接他回家,只能住進朋友在山區搭建的工寮。

那裡沒有水、沒有電,靠著朋友接濟過日子。某天他因藥物過量被送醫,出院時社工希望幫他申請長照。

但問題馬上出現:工寮不符居家服務安全條件、葉伯伯沒有「真實住所」的戶籍、也沒有家屬能出面協助評估和媒合。最後他被安排到外縣市的護理之家,離開熟悉的人與社區。

對他來說,「回家」其實只是想留在熟悉的地方、有朋友、有照顧。但長照系統,沒有為這樣的他預留空位,也因疾病的身分讓他的申請,更加障礙重重。

2025PR3-0821-p2

有法可申,卻因「污名」無法啟齒

愛滋感染者在申請長照時,必須面對的不只是失能本身,還有一層心理門檻:如果我說了我是感染者,會不會就被拒絕?如果我不說,居服員或機構看藥單會不會猜出來?

我不是不想申請,我是怕又被拒絕一次。」— — 這是社工在第一線最常聽到的話。

根據國內研究,有三分之一的照服員對服務感染者感到不安甚至排斥,儘管他們面對的多是服藥穩定、無傳染風險的個案。這樣的「可能被歧視」感受,使得許多感染者寧願忍耐、退縮,也不願面對申請時的壓力。

照顧的申請過程,從來不該因愛滋身份的揭露與恐懼而變得格外艱難。

當無法為自己作主時,揭露帶來的傷害往往比疾病更深

林大哥和他的伴侶同為感染者,一起生活多年。
對外,他們是生意夥伴;對內,他們是彼此唯一的依靠。

當林大哥病倒住院時,男友日夜守護,卻因為不是法律上的家屬,無法幫他做醫療決定,也無法參與出院後的照顧安排。照顧規劃需要與家屬共同討論時,林大哥的感染身份與同志伴侶關係被揭露了。

家屬震驚之餘,擔憂將林大哥接回家照顧可能對其他同住者造成感染風險,也無法在住家附近媒合到願意接納感染者的機構,更無法接受男友作為照顧者。種種顧慮與拒絕,讓原本應是照顧規劃的過程,變成一場親密關係的切割。

最終,林大哥被安置到偏遠地區的養護機構,而與他共同生活多年的伴侶,則被家屬以「保護家庭」之名切斷聯繫。林大哥曾經盼望能將自己的感染身分保密一輩子,但制度與照顧現場,卻讓這個祕密被攤在陽光下,連帶撕裂了他原有的生活與情感。

這段關係,最終在制度與家族共同的沉默與排除下,被迫畫下句點。

我們的制度預設「家屬」才能參與照顧決策,但愛,不總是被法律承認,也不總是能被理解或保護。

制度內的沉默,放大了孤單

愛滋感染者的照顧困境,不只是「個案處理」問題,而是整體制度對非典型身分者缺乏預備的縮影。

在 2023 年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所辦的中老年感染者的焦點團體中,我們歸納出愛滋感染者在照顧服務申請或者使用上的三大困境:

  • 服務歧視仍然存在:照服員與機構以「沒經驗」、「不放心」為由婉拒服務。
  • 內在污名揮之不去:感染者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造成麻煩」,不敢主動開口。
  • 支持系統薄弱:家庭疏離、經濟困難、居住不穩,使申請長照更困難。

這樣的系統,會讓人覺得孤單,也讓人失望。
每個人的需求都值得被看見,沒有人該為了照顧而格外辛苦。

我們總說,要打造一個有溫度的照顧社會。但如果這個社會讓人因身份害怕求助、讓親密關係沒有角色、讓合法權利在現實中落空,那再多的政策語言,也只是好聽的承諾。

安心公平受照顧,不該是奢求。應該是基本。

2025PR3-0821-p4

給感染者與家屬的幾點溫柔提醒

  1. 你有資格提出需求
    若符合申請條件,這是你的權利,不需感到抱歉。
  2. 你不需要一個人面對
    可以尋求各縣市所在地的社福單位、相關民間團體的社工協助。如果在醫院體系,請主動向護理站、醫院社服室提出問題諮詢。或撥打各縣市民眾服務專線。
  3. 你有權利被理解與尊重
    若遭遇歧視,可尋求協助與申訴。可參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於 2024 年出版的《愛滋與歧視》與《愛滋與安養》等文宣,瞭解自身權益與可行的申訴管道。

當我們說「照顧公平」,這句話裡,也應該包括那些與你我不盡相同的人。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需要他人的照顧與支持。與其強調年齡,我們更該看見「需求」本身的正當性與多樣性。

我們要做的,是讓照顧制度變得更柔軟、更包容,能真正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無論他們的年紀、身份或故事。

─ ─ 因為沒有人該被遺忘在「安心公平受照顧」的想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