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HIV感染者權益在西班牙獲得重要進展 2 天 ago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西班牙一個名為 CESIDA 的民間組織,與 Fernando Pombo 基金會近期代表某位當地的 HIV 感染者打贏了一場基於「HIV 感染狀態」而遭受政府部門歧視的行政訴訟。這是一項極具意義的判例,除了迫使西班牙當局開始重視感染者的權益外,也凸顯當地感染者仍承受許多污名與歧視。Read more
view 當感染者步入熟齡:長照的多元可能性與未來想像 2025 年 9 月 11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現在的我,反而比許多同齡人更注重養生。」一位感染 HIV 超過二十年的朋友這樣說,開心地指著螢幕裡的正常膽固醇及血糖數值,還有「測不到」的病毒量。隨著抗病毒藥物進步,感染者平均壽命幾乎追平一般人,問題就不再只是「活得久」,而是「活得好」。當老化、慢性病、社會汙名與長照需求交織,感染者的熟齡生活需要更多可能。Read more
view 愛滋與長照的交會:在歧視與老化之間尋找尊嚴與希望 2025 年 9 月 4 日 7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很多感染者隨著年紀增長,在穩定服藥的情況下健康情況維持得不錯,順利走進中老年。 面對目前長照體系對愛滋感染者的不友善,一種新的想法慢慢浮出檯面:「讓感染者自己來照顧感染者,是不是能打破現況、創造更多可能?」其實,這不只是一個可行的構想,甚至可以說是一條帶來改變的希望之路。Read more
view 熟齡HIV感染者常見的共病:臺灣視角下的醫療整合與長照轉型 2025 年 8 月 28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隨著抗病毒治療日益成熟,HIV感染者壽命大幅延長,在臺灣50歲以上感染者比率已突破三成,熟齡感染者議題已成照護核心。根據疾病管制署2024年報告,至2036年,50歲以上感染者預估將占總數52%。 然而,長壽並非意味健康無虞,年齡增長帶來慢性病與功能退化風險,對感染者而言尤為明顯。Read more
view 當我們談照顧,別讓愛滋感染者被遺漏 2025 年 8 月 21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臺灣長期照顧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供所有有照顧需求的人一個穩定、安全、可負擔的支持網絡。然而,我們在推動政策時,往往仍不自覺地以「高齡者」作為長照對象的主要想像。這樣的預設,讓一些非典型的服務需求者——例如愛滋感染者——被排除在討論與政策設計之外。Read more
view 跨性別女性、HIV感染與科學研究 2025 年 8 月 1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2022 年發佈的《沒有數據就沒有未來:讓 HIV 預防研究符合跨性別和多元性別現實》宣言提到,全球約有 20%的跨性別女性感染了 HIV,跨性別女性感染 HIV 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 66 倍。即便如此,跨性別族群還是常常在 HIV 的相關研究被忽視。Read more
view 熟齡HIV感染者的全人照護 2025 年 8 月 14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全人照護強調以「人」為中心,考量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上的全面需求,並鼓勵在治療照護過程中參與決定。全人照護的核心在於關注人的整體健康與環境,強調身心靈的整合,在身體健康、情感支持和社會參與方面都能獲得全面的支持。 本文將從熟齡 HIV 感染者的觀點出發,分享全人照護的需求與可行的介入措施。Read more
view 如何用 U=U 去除愛滋污名與歧視? 2025 年 8 月 1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U=U 表示當 HIV 感染者持續使用 HIV 藥物治療,血液中的愛滋病毒會降到測不到的程度。感染者如果連續六個月體內病毒量處於測不到的狀態,那麼這位感染者就不會將 HIV 傳播出去。讓我們一起透過不同國家的案例,看看如何用 U=U 去除愛滋污名與歧視。Read more
view 我們真的活下來了:熟年HIV感染者的照顧心聲與制度期待 2025 年 8 月 7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我們都以為不會活那麼久。二十年前,剛得知確診的那一刻,誰敢想像自己還能談「老後生活」? 我們不是要什麼特權,只是希望這個制度能看見我們的真實處境,讓我們也能走進那扇照顧之門。Read more
view 困境與機會 aka 寫在《HIV長照進行式》之前 2025 年 8 月 4 日 2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你對「老」的想像是什麼?是退休後的輕省?醫美介入後的常保青春?還是多了疾病相伴的日常?「老」也可能是件持續發生,但能不面對就不要面對的議題?! 當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與普羅大眾趨近相似時,感染者的長照需求已是現在進行式。Read more
view 後記:《HIV的過去與未來,還在進行中》 2025 年 5 月 19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這系列的訪談,一開始當然沒有想到,竟然能做到了第二季。 我們還是想要知道——藥物變好了,資訊透明了,HIV 早已不是 30、40 年前的 HIV,但社會的態度呢?變得更好了嗎?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感染者,對「身份」有不同的理解,但相同的是,沒有人把 HIV 當成自己的全部。Read more
view 他是台灣HIV治療長效針劑的大體老師 2025 年 5 月 15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在醫院的注射室裡,每次輪到他打針,總會有幾位護理師圍觀。「這個藥需要打在深層肌肉,推得太快會痛,針角度不對可能影響藥效……」有人低聲討論著,然後轉向他:「我們來試試新的手法,你不要緊張。」 他無奈地笑,「我大概是奇美醫院裡,讓最多人同時看過屁股的病人了吧?」Read more
view 為了所有需要這些知識的人 2025 年 5 月 8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確診的那一天,他把自己關在和好友分租的公寓裡,把自己鎖進黑暗的房間裡一整天。窗簾拉上,燈也不開,超過一天不與外界接觸,甚至幾乎不進食。這不只是對未來的恐懼,更是一種身份的崩解。「那個時候,你會覺得世界瞬間變得不一樣了。」 隔天,他收拾好自己,繼續去上班。Read more
view 能有些不一樣的未來 2025 年 5 月 1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2007年的某一天,一個認識五、六年的業務對她說:「妳要不要結婚?」這句話在耳邊響起時,她沒想到,這不只是人生的轉折點,更是一場無聲的災難。「當時,我們會在一起,就是因為覺得應該可以結婚,應該可以有個未來。」Sandy說著,語氣中帶著苦笑。Read more
view 現在的問題是我要怎麼活 2025 年 4 月 24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以前的問題是,我會不會死?現在的問題是,我要怎麼活?」他笑著說。他今年 49 歲。回顧過去的二十多年,他曾站在死亡的邊緣,也曾在醫學的劇變中見證自己的生命如何被改寫。「那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會掛掉,結果還活著,」他說Read more
view 媽媽的正能量黑色幽默 2025 年 4 月 17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在確診後的初期,她並沒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她「根本不太懂」這個病是什麼,覺得只是一般疾病。直到有一天,志工來找她,開始跟她解釋HIV的影響,她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隨時會死」。這讓她開始拼命工作,甚至一天三班16小時地加班,為了當時還在泰國的女兒,「想說萬一哪天死了,至少存夠錢。Read more
view 活著,並且說話 2025 年 4 月 10 日 6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1986 年,韓森得知自己感染 HIV 時,他才剛滿 17 歲,還不太清楚「陽性」和「陰性」的醫學意涵。 「『陽性』聽起來是好的嘛,陽光、正向,結果竟然是有感染。」他苦笑著回憶。當時,社會對愛滋病的恐懼與歧視讓他陷入深深的孤立,甚至連醫療界都還在摸索該如何面對這個新興疾病。Read more
view 進行中的愛滋歷史 aka 寫在2025《HIV的過去與未來》之前 2025 年 4 月 7 日 2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HIV的過去與未來》專題報發表後我們獲得許多迴響,這些回饋讓我們清楚的發現,這不只是愛滋社群的紀錄,也是HIV感染者與閱讀這些故事每一位邁向未來的養分。2025年,我們將繼續這個專題報導。從另外6位感染者的視角還有詩人羅毓嘉細膩的文字,與各位一同走進台灣愛滋的歷史。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