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Kibler 17 歲時參加了一個戲劇夏令營,這個經歷永遠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出生時就已感染了HIV,還患有先天性的腦性麻痺。17 歲那年,他決定跟滿滿一屋子的陌生人出感染櫃,當時他感受到的溫暖和自信至今仍記憶猶新。時至今日,他現在分享的對象已擴大到廣大的社群媒體群眾。
手機交友、手機約砲、手機購物、手機健康…,在2023年的今天,利用手機協助打理生活點滴已經變成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日漸普遍的社交軟體已經改變了我們對於社交跟性關係安排,交友軟體的設計也形塑我們對於「社交性」(sociosexual relationship)實踐。
這個發表在《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學術期刊上由雪梨新南威爾士大學柯比研究所的 Steven Philpot 博士研究團隊進行的質化研究,透過訪談五位來自澳洲感染者社群的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試著了解使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揭露自己感染狀態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