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下列醫藥資訊引用及翻譯自 nam aidsmap: HIV raises the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研究背景
根據台灣小腸醫學會網站的說明,發炎性腸道症是慢性腸胃道黏膜因為免疫失調,造成組織因為發炎反應遭受破壞的相關疾病之統稱,主要包括有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與潰瘍性結直腸炎(ulcerative colitis/proctitis)兩大類。這兩種疾病在不同的位置損害腸道,但疾病發生時的症狀相似。常見的症狀包括反覆腹瀉(嚴重時排泄物中還可能帶血)、腹部疼痛 / 痙攣、體重減輕和疲倦等。
在當中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在過去十年中,對這種疾病的照護已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需要透過手術來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病患越來越少。
相對於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仍然是個具有挑戰的疾病。雖然克隆氏症在疾病發生後症狀會逐漸緩解,但對腸道(尤其是小腸)的損害則會越來越嚴重。英國克隆氏症和結腸炎協會的報告中提到,因為腸道發炎的關係,有多達 20% 的病患在被診斷出罹患克隆氏症之後的五年內需要進行切除局部腸道的手術。
雖然有發炎性腸道症的家族病史會增加罹患該疾病的風險,但其發生的原因,還有該疾病與免疫系統、HIV 之間的關連目前還不得而知。
關於這個研究
為了調查 HIV感染者是否比非感染者更容易罹患發炎性腸道症,丹麥研究團隊使用了丹麥國家疾病登錄系統來確認所有感染了 HIV 的民眾,並將每個 HIV 感染者按年齡和出生時的性別予以分類,再與 50 位年齡和性別相當的非感染者進行配對。之後研究團隊再透過該系統核實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名單(當中排除了因為 HIV 併發的結腸炎),透過分析比對希望可以推算出 HIV 感染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
經分析統計,丹麥在 1983~2018 年期間,共有 8,995 位民眾被診斷感染 HIV,而做為對照組與之配對的非感染者則有 449,750 位。這 8,995 位 HIV 感染者的背景資料如下:
- 78% 是男性
- 69% 在丹麥出生、10% 在其他歐洲國家出生、20% 出生在歐洲以外的地區
- 35% 的研究對象在 1996 年丹麥引進高效能抗病毒治(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前就已經感染了 HIV
- 62% 的研究對象在診斷出感染 HIV 時不到 40 歲
研究結果
在分析研究追蹤期間相關數據後,研究團隊有以下發現:
- 0.82% 的HIV感染者罹患了發炎性腸道症,非感染者為 0.63%
- 70% 的 HIV 感染者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被認定罹患發炎性腸道症
- HIV 感染者可能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是非感染者的兩倍以上(危險比為2.25)。透過統計學的調整後,感染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比非感染者多出將近 80%(危險比1.79)
以年齡做為分析基礎時,會有以下發現:
- 在一般人群中,發炎性腸道症往往好發於 15~40歲之間
- 研究對象中,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齡為 45 歲、非感染者為 48 歲
- 超過 40 歲的研究對象中,感染者被診斷出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可能性是非感染者的三倍
由於該研究使用的是以匿名型態進行登記的國家病患名冊做為分析基礎,所以研究團隊無法從該資料中確認,診斷感染 HIV 當下的 CD4 數值、是否接受 HIV 藥物治療、HIV 治療藥物等個人資訊,也因此無法得知這些個人醫療背景是否會影響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不過從已揭露的資訊中可以知道的是,無論是 1996 年前或 1996 年後被診斷出感染 HIV 的感染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沒有區別。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研究團隊還有以下幾點發現:
- 同時罹患免疫介導的發炎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並不會提高 HIV 感染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
- 男性感染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高於一般人群(危險比為 2.75),女性感染者則沒有(危險比為 0.93)。
- 在丹麥出生的 HIV 感染者與在丹麥出生的非感染者相比,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高出兩倍(危險比為 2.5)。但在其他歐洲國家或歐洲以外出生的 HIV 感染者則沒有這個現象。先前一項研究指出,在移居到丹麥生活的民眾中,在丹麥生活超過 20 年後,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就會增加。這或許可以說明環境因素(如飲食、吸煙、較少活動量等)都可能提高罹患該疾病的風險。
為了驗證丹麥研究的研究結果,研究團隊還分析了來自美國 Explorys 資料庫自 1999 年以來的匿名就診記錄。 該資料庫中共有 1,610人的醫療記錄中有發炎性腸道症的診斷紀錄,在分析相關數據後研究團隊有以下發現:
- HIV 感染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高出非感染者 41% (危險比為 1.41)。
- 在性別相關分析上丹麥及美國研究就有不同的結論。美國數據顯示女性感染者的風險(優勢比為 1.87)高於男性感染者(優勢比為 1.09)。
- 美國研究同時發現,30歲以下的 HIV 感染者可能面臨更高罹患該疾病的風險。30 歲以下感染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是同年齡非感染者的六倍。
研究人員總結時提到,從上述的研究結論來看,他們建議感染者如果發生任何新的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疼痛、血便或體重減輕等),都應透過仔細檢查釐清是否自身是否罹患發炎性腸道症。
參考資料:
Elmahdi R et al.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HIV patients: a Danish cohort study (1983-2018) with American validation (1999-2018). Gastro Hep Advances, 1: 1114-1121, 2022.